基本信息
書名:古代文學名著匯評叢刊:詩經匯評(套裝上下冊)
定價:158.00元
作者:黃霖,陳維昭,周興陸
齣版社:鳳凰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50623279
字數:
頁碼:912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古代文學名著匯評叢刊:詩經匯評(套裝上下冊)》為明清時期關於《詩經》的評點的匯集。按照篇目的次序,依次將相關重要的評點匯集於詩題、詩句之後,以便讀者較為全麵地閱讀曆代關於《詩經》的評點文字。
《古代文學名著匯評叢刊:詩經匯評(套裝上下冊)》書前有《詩經》評點版本敘錄,逐一介紹各種《詩經》評點本的作者情況與內容特色。
《古代文學名著匯評叢刊:詩經匯評(套裝上下冊)》書後附有各評點版本的序跋。
目錄
上冊
總序
前言
凡例
詩經評點版本敘錄
一、《詩批釋》
二、《批評詩經》
三、《詩冶》
四、《評點詩經》
五、《讀風臆評》
六、《毛詩捷渡》
七、《詩經副墨》
八、《言詩翼》
九、《毛詩振雅》
十、《詩經治亂始末注疏閤抄》
十一、《詩經刪補》
十二、《詩集傳》(儲欣批點本)
十三、《詩經讀本》
十四、《義門讀書記》(《詩經》部分)
十五、《詩誌》(附《詩經評注》)
十六、《讀風臆補》
十七、《增訂詩經輯評》
十八、《藝香堂詩經集評》
十九、《田間詩學》(孫鳳城評本)
二十、《葩經一得》
二十一、《詩經繹參》
二十二、《詩經》(鬍璧城評點本)
二十三、《詩經通論》
二十四、《詩經原始》
二十五、《詩經揭要》(無名氏輯評本)
二十六、《詩集傳》(鐵保輯評本)
二十七、《說詩解頤》
二十八、《詩經》(吳汝綸輯評)
二十九、《湘綺樓評詩》
詩經
周南
關雎
葛覃
捲耳
樛木
螽斯
……
下冊
作者介紹
文摘
《古代文學名著匯評叢刊:詩經匯評(上冊)》:
對於《詩經》評點,要和汗牛充棟的箋釋注疏區彆開來。今人談及《詩經》評點,有誤以《詩經》章句箋注為評點者。但二者實有本質的區彆,黃永武先生對此有詳細的說明:
圈點批評與箋注是有所不同的:圈點批評是較為主觀的,而箋注則較為客觀;圈點批評可與作者為敵,指齣詩中的缺點,而箋則不得矜伐非毀,宜守“尊題”的原則;圈點批評可以全齣個人的愛憎,而箋注則在考訂翔實,須有證據。又評詩者可以就全集中選評若乾首,全首中選評若乾句若乾字,作為批評對象,而箋注則務求詳備完整。
而“評點”一詞,在當下流行語中含意卻比較寬泛。大眾對於所有的有針對性的評論性文字或口頭講的話語幾乎都稱為“評點”或“點評”。這本也無可厚非,但對於評點這一特殊文學批評方式或是批評文體,卻有必要在概念上進行嚴格界定。需要指齣的是,當前學術界竟還有不少論者把一些離開原文單行的短章的文學評論也稱作評點,這其實是對於評點概念的一種錯誤理解。如有論者就把脫離《詩經》原文的不具備評點形式要素的徐光放《毛詩六貼》、何大倫《詩經主意默雷》、萬時華《詩經偶箋》、賀貽孫《詩觸》等定為《詩經》評點著作進行研究論述。盡管這些著作中有些評論也是針對詩經的文學性質而發,但它們在文本形態上並沒有依附作品紙本,因此不能稱為評點。文學評點是文學批評的一種,雖然我們在廣義上可以稱它為文學批評,但是我們卻不能把一般的文學批評稱作文學評點。把二者等同起來就犯瞭邏輯錯誤,混淆瞭一般和個彆,把物屬等同瞭物種。其實文學評點是一種特彆的文學批評形式,正如同詞是一種形式特彆的詩歌一樣。廣義上我們可以說一首詞就是一首詩,卻不能反過來說一首詩是一首詞。同理,廣義上我們可以說一種評點著作就是一部批評著作,卻不能反過來說一部批評著作就是一種評點著作。
《詩經》的評點,自明末開始齣現,形成瞭諸多評本,《古代文學名著匯評叢刊:詩經匯評(套裝上下冊)》的收錄,嚴格按照以上標準為基礎展開。
經查考,目前所存自明末以來的《詩經.》文學評點本有三十餘種,如果按評點的來源分類,大體有三種,即:原創評點、轉錄評點、嫁接評點。以下即對此三類評點分彆加以簡要說明。
(一)原創評點。所謂原創評點,指評點者直接對《詩經》原文進行評點,發錶自己的見解,進行藝術分析,指導鑒賞方法。這類《詩經》評點,據筆者所見,明代有安世鳳《詩批釋》、孫鑛《批評詩經》、鍾惺《批點詩經》、戴君恩《讀風臆評》、徐奮鵬《詩經捷渡》、黃廷鵠《詩冶》有關部分;清代有牛運震《詩誌》、鄧翔《詩經繹參》、姚際恒《詩經通論》、方玉潤《詩經原始》、陳繼揆《讀詩臆補》、鬍璧城評本、何焯《義門讀書記》有關部分、王闔運《湘綺樓說詩》等。從理論建樹和社會功用上來講,原創評點當然是為重要的,這部分可以說是評點的主體。但中國由於刻書業的特殊,轉錄評點和嫁接評點也非常興盛。而由於各種社會的、自然的原因,原創評點的刻本或抄本,有一些往往佚失而不復存在,而另外一些卻由於轉錄評點書籍的存在而部分或完整地被保存瞭下來。
……
序言
這套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它對古代文學的梳理,更在於它提供瞭一種看待曆史和文化傳承的獨特視角。通過閱讀曆代學者對同一首詩的不同見解,我深刻體會到中華文化強大的生命力和不斷自我更新的能力。它讓我意識到,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正是因為它具有超越時空的對話潛力。對於任何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懷有敬意和好奇心的人來說,這套《詩經匯評》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工具書和思想源泉。它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民族審美情趣和曆史記憶的變遷軌跡,非常值得反復品讀和收藏。
評分這本詩經匯評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紙張的質感非常考究,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透露齣一種歲月的厚重感。內頁的排版清晰明瞭,字體大小適中,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尤其是那種帶有淡淡古韻的油墨味道,仿佛能將人一下子拉迴到那個吟詩作賦的年代。對於我這種喜歡收藏實體書的讀者來說,光是看著它靜靜地躺在書架上,就已經是一種享受瞭。裝幀上的用心,無疑為這套叢刊增添瞭極高的收藏價值,也顯示瞭齣版社對經典文獻的敬畏之心。我甚至會花時間去摩挲封麵上的紋理,去感受每一個裝幀細節的設計巧思,這可不是隨便什麼齣版物都能做到的,它體現瞭一種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
評分我花瞭整整一個周末的時間,沉浸在這兩冊書的導讀部分,收獲簡直是意想不到的豐富。作者對《詩經》的時代背景、社會風貌以及儒傢思想的早期影響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剖析,邏輯層層遞進,論證嚴密。以往閱讀《詩經》時,總感覺有些意象晦澀難懂,但通過這些匯評,許多看似古老的詞匯和典故都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理解起來豁然開朗。特彆是對某些爭議性篇章的不同流派解讀,被梳理得井井有條,既保留瞭學術的嚴謹性,又照顧到瞭初學者的接受度,這種平衡把握得極其到位,讓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學養和高超的文字駕馭能力。
評分說實話,一開始我對“匯評”這種形式略有保留,擔心它會變成各種觀點的簡單堆砌,缺乏整體的連貫性。然而,實際閱讀下來,我發現編者在選擇和組織材料時,顯然是花費瞭巨大的心血進行篩選和整閤。那些被選入的評論,都是經過時間考驗的經典論述,相互之間形成瞭一種對話和補充,而非相互矛盾的噪音。讀起來的感受是,每一個章節的推進都像是被一位經驗豐富的引路人帶著行走在古老的文獻迷宮中,他知道哪些岔路值得探索,哪些陷阱需要避開,使得整個閱讀過程流暢而充滿啓發性,真正做到瞭“集大成而不失主見”。
評分最讓我驚喜的是,這套匯評在注釋和箋注的處理上展現齣極高的專業水準。它不僅僅是簡單地解釋字麵意思,而是結閤瞭曆代重要的詩學傢的觀點進行對比闡發。舉個例子,對於“蒹葭”的意象,書中引述瞭漢代經學傢的解釋,又對比瞭宋代理學傢的側重,最後給齣瞭一個現代視角的綜閤評述,這種多維度的解讀,極大地拓展瞭我們對詩篇情感和意境的理解空間。它就像一把精密的尺子,讓你能夠準確丈量齣每一句詩背後蘊含的曆史信息和審美價值,而不是停留在錶麵上的朗誦和背誦,對於想要深入研究的讀者來說,這是無價之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