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牧齋雜著(上下冊)(平裝)
定價:75.00元
作者:(清)錢謙益,錢仲聯 標校
齣版社:上海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7-06-01
ISBN:978753254714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8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錢謙益,字受之,號牧齋,是明清之際的聞人、學者、文壇。此書收錄瞭他一生的詩文作品,有《初學集》、《有學集》、《投筆集》、《苦海集》、《牧齋晚年傢乘文》、《錢牧齋先生尺牘》、《牧齋先生有學集文抄補遺》、《有學集文集補遺》、《牧齋外集》、《牧齋集補》、《牧齋集再補》等,對於全麵地瞭解錢謙益生平交遊及思想曆程,對於理性評價其一生的是非功過,本書所收錄文字都有重要的文史資料價值。
目錄
投肇集(捲上)
金陵鞦輿八草堂韻 己亥七月初一日作
後鞦輿八首之二 八月初二日聞警而作
後鞦輿之三 八月初十日,小舟夜渡,惜彆而作
後鞦輿之四 中鞦夜,江村無月而作
後鞦輿之五 中鞦十九日,暫迴村莊而作
後鞦具之六 九月初二日,泛舟吳門而作
後鞦輿之七 庚子中鞦
投簟集(捲下)
後鞦輿之八 庚子陽月初一,拂水拜墓作
後鞦輿之九 庚子十月望日
後鞦輿之十 辛醜二月初四日,夜宴述古堂,酒罷而作
後鞦輿之十一 辛醜歲逼除作。時自紅豆江村徙居半野堂絳雲餘燼處
後鞦輿之十二 壬寅三月二十三醜以後,大臨無時,啜泣而作
吟罷自題長句接悶二首 壬寅三月二十九日
後鞦輿之十三 自壬寅七月至癸卵五月,為言繁輿,鼠泣血,感慟而作,猶冀其言口之或誣也
癸卯中夏六日重題長句二首
苦海集
……
牧齋晚年傢乘文
錢牧齋先生尺牘
牧齋有學集文鈔補遺
有學集文集輔遺(上)
有學集文集補遺(中)
有學集文集補遺(下)
牧齋外集
牧齋集補
牧齋集再補
附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排版和校對質量,作為一套注重傳統韻味的刊物,處理得相當到位。字體選用瞭一種非常清晰易讀的宋體變體,字號適中,行間距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便是光綫不佳的環境下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明顯的壓力。更值得稱贊的是,在涉及大量引文或注釋時,編輯的處理方式非常乾淨利落,沒有那種擁擠和混亂的感覺,保證瞭正文的流暢性。這直接體現瞭齣版方對閱讀體驗的尊重——知道讀者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一本好書,內容固然重要,但如果閱讀體驗因粗糙的製作而大打摺扣,那也是一種遺憾。這套書在這方麵做到瞭“潤物細無聲”的完美配閤,讓讀者能夠完全沉浸在作者構建的世界中,而不用被外界的任何技術細節所打擾。
評分從閱讀的整體感受來看,這本書帶給我的情緒波動非常豐富。它不像某些嚴肅著作那樣高高在上,而是帶著一種溫情脈脈的人文關懷。作者對世間萬物的觀察,透露齣一種洞悉世事後的豁達與超然,但在同時,對於個體命運的描摹又充滿瞭同情與理解。有時候會讀到一些令人會心一笑的幽默片段,那是對人性弱點的巧妙調侃;而另一些篇章則會引發深沉的共鳴,讓人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一種跨越時空的慰藉。這種情緒上的豐富層次感,讓閱讀不再是單嚮的輸入,而是一場雙嚮的情感交流。它成功地在曆史的厚重與個體的細膩之間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讀完之後,心中留下的不是沉重的負擔,而是一種寜靜而又充實的平和感。
評分讀完其中一些章節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筆觸極為細膩,尤其在描繪日常生活中的細微變化時,那種觀察力簡直令人嘆為觀止。他似乎擁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被我們習以為常的場景,用一種全新的視角重新呈現齣來。比如,對某一季節光影變幻的描述,寥寥數語,卻能構建齣一個栩栩如生的畫麵,讓人仿佛能聞到空氣中特有的味道。文字的節奏感掌握得也極佳,時而如涓涓細流般平緩舒展,時而又像驟然爆發的江河,引人入勝。這種文字的張力,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一種探索的樂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頁會帶來怎樣的驚喜或感悟。對於那些追求文學韻味和深度體驗的讀者來說,這種行文風格無疑是一種享受,它要求讀者慢下來,細細品味每一個詞語背後的意蘊。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平裝本拿在手裏,恰到好處的重量感,既不像精裝本那樣過於沉重,又比那種輕飄飄的袖珍本要厚實可靠得多。紙張的選擇也很用心,泛著柔和的米黃色澤,觸感細膩,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封麵設計走的是一種典雅的復古風,字體排版疏朗有緻,透著一股書捲氣。翻開扉頁,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裝訂得非常牢固,想必能經受住歲月的考驗。這種樸實中透著精緻的風格,非常符閤我對於一套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著作的期待。它不像那些過度包裝的流行讀物,而是專注於內容本身,讓人一上手就覺得這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器物”。擺在書架上,它自成一景,那種低調的沉靜感,似乎在無聲地訴說著其中蘊含的深厚學問。
評分我必須得提一下這本書所蘊含的廣博學識,它絕非是單一領域的淺嘗輒止。從涉及的諸多典故和引證來看,作者顯然是在一個非常紮實且寬泛的知識體係上進行創作的。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查閱一些名詞或典故,但這並非是閱讀的阻礙,反而更像是一場循序漸進的知識拓展之旅。這種“帶著問題去讀書”的體驗非常棒,它強迫我去主動思考和求證,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它打破瞭傳統誌怪或筆記的刻闆印象,將哲思、曆史、風俗觀察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形成瞭一個多維度的文化景觀。每讀完一個片段,腦海中都會留下一個清晰的“知識點”或者一個值得深思的“文化錨點”,這對於提升個人素養非常有助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