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 | 林亮太超写实彩色铅笔入门教程 身边的静物|8029701 |
| 图书定价: | 49.8元 |
| 图书作者: | 【日】林亮太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8/6/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5475459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111 |
| 版次: | 1-1 |
| 作者简介 |
| 林亮太 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美术史专业毕业。 1995年开始作为平面设计师,插画师,主要活跃在音乐、学校教育相关领域。 2009年开始进行彩色铅笔创作活动。 主办“东京彩色铅笔风格展”。 |
| 内容简介 |
| 色铅笔绘画是一种运用色彩的绘画方式,由浅色到深色,层层叠加刻画。本书旨在通过轻松的绘画手法、清新的色彩表达及漂亮的画面感,带给读者绘画的喜悦。 本书针对学习色铅笔的新手,先介绍了绘画的工具及基本方法,接着介绍了各种景物的特点及其绘制方法,学习内容由易到难,自然过渡,易于掌握。本书分为六个部分:前言章节介绍了色铅笔绘画的基础知识,第一章讲解了水果的绘制方法,第二章讲解了玻璃杯的绘制方法,第三章介绍了题材的组合,第四章介绍了窗台盆栽的描绘方法,第五章则介绍小风景的描绘方法。 本书译自林亮太的日版书,教学结构清晰,绘画难度较低,适合新手学习色铅笔绘画。希望各位朋友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进步,收获喜悦。 |
| 目录 |
美术 ——始于桌面 2 前言 8 画具——彩色铅笔 12 基本工具 12 基本涂色方法 17 12 色即可 20 Column 专栏1 邂逅彩色铅笔 22 第1章 描绘水果 23 选择题材 24 完成作品 25 描描画草图 26 涂色 27 美术——水果的描画 34 Column 专栏2 学生的题材 36 第2章 玻璃杯 37 选择题材 38 完成作品 39 描描画草图 40 涂色(从阴影开始) 41 美术——玻璃的描画 46 Column 专栏3 绘画的时间带 48 第3 章 题材的组合 49 选择题材的注意事项 50 选择题材 52 完成作品 53 描描画草图 54 涂色 55 美术——质感的表现 68 Column 专栏4 相关展示 72 第4 章 窗台的盆栽 73 选择题材 74 完成作品 76 描描画草图 77 涂色 78 Column 专栏5 看图绘画 84 第5章 小风景 85 选择题材 86 完成作品 88 描描画草图 89 涂色 90 美术 ——街角依旧 98 Column 专栏6 寻找题材 104 练习用草稿集 105 后序 111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吸引人了,那种细腻的质感和色彩的过渡,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作者在超写实领域的深厚功底。我一直对彩色铅笔这种媒介情有独钟,因为它既有油画的厚重感,又兼具水彩的轻盈,但要达到超写实的境界,难度可想而知。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我就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本基础教程,更像是一次对视觉极限的探索。我特别期待书中对于“如何观察”的讲解,因为在我看来,超写实的关键不在于“画得多像”,而在于“看得有多透彻”。是不是会详细分析光影、纹理和色彩的微小变化?比如一块普通的苹果,如何通过几层铅笔的叠加,最终呈现出那种仿佛触手可及的果皮光泽和内部的纤维结构?如果能有针对不同材质,例如玻璃、金属、布料的专属章节,那就太棒了。毕竟,不同的材质对光线的反射和吸收是完全不同的,要准确捕捉这种差异,需要极为精细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积累。这本书如果能将林亮太老师那种近乎偏执的细节追求,转化为普通读者可以理解和模仿的步骤,那它就不仅仅是工具书,更是一件艺术品。我希望它能成为我书架上那本“常翻常新”的宝典,每次拿起都能发现新的领悟。
评分说实话,对于一本关于超写实彩铅的书,最怕的就是图文不符,即书上看起来非常惊艳的成品,在教程步骤里却找不到清晰的对应关系,仿佛作者施展了某种“魔法”一样。我更倾向于那种带有“解构”意味的教学方式。想象一下,如果书中展示了一张最终完成图,然后配上四张或五张关键阶段的“透视”图——第一张是大致的轮廓和明暗铺设,第二张是关键色彩的导入,第三张是细节纹理的刻画,最后一张是高光和最终调整。这种层层递进的展示,比单一的文字描述要有效得多。另外,考虑到彩色铅笔的特性,其工具的品质至关重要。我希望作者能对不同硬度的铅芯(H到B系列)以及不同品牌的彩铅在表现特定效果时的优缺点进行一些探讨。比如,表现皮肤的柔和感,是不是更适合用较软的铅芯进行多次叠色?而描绘金属的锐利边缘,是否需要借助较硬的铅芯来保持线条的清晰度?对这些“软硬件”的深入剖析,才是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入门指南所应具备的。
评分这本教程的定位似乎是聚焦于“身边的静物”,这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和务实。很多高级教程往往选择宏大或复杂的题材,反而让初学者望而却步。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取材,说明作者更注重培养我们观察“平凡之美”的能力。我猜想,书中可能会花很大篇幅来解析如何处理一个简单的水杯或者一个水果的表皮。比如,一个苹果表面的蜡质光泽,是如何用白色和浅色的铅笔以特定的方向和力度“擦”出来的,而不是简单地涂上去?或者,一片叶子边缘的卷曲和干燥感,是否需要用到橡皮擦来“提亮”或“刻画”出脉络的层次?对我而言,超写实最迷人的地方在于那种“欺骗眼睛”的魔力,它要求作者必须精确地掌握色彩的“冷暖”和“纯度”。因此,我非常期待书中能有关于高级色彩理论的简化讲解,比如,如何识别出物体表面的环境色,并将它巧妙地融入到主体色的调和之中。如果能附带一个如何快速打底色、建立体积感、再逐步精雕细琢的流程图,对于理清思路会是极大的帮助。
评分我对绘画入门教程总是抱有一种审慎的态度,市面上太多泛泛而谈、缺乏实操深度的产品。然而,林亮太这个名字在日本艺术圈内是有一定分量的,尤其是在他所擅长的超写实领域,那种对现实世界进行“二次重构”的耐心和技艺是毋庸置疑的。这本书如果真的能把“入门”二字做好,那就意味着它必须具备极强的普适性和系统性。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它的逻辑结构——它是从最基础的握笔姿势、力度控制开始,还是直接切入素描的基本功,比如明暗关系和透视?对于一个从未接触过彩色铅笔的读者来说,建立对“色彩叠加”而非“色彩混合”的认知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提供清晰的笔触示范图,最好是不同放大倍率的对比,这样才能直观地看出层层铺色的效果。另外,关于“静物”的选择,如果能涵盖一些日常生活中容易获取,但表现难度又不低的物体,比如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块带有明显纹理的木头,或者是一串晶莹的水果,那对于建立学习信心会非常有帮助。好的入门书,不仅要教你怎么画,更要教会你如何克服初学者的挫败感,提供可量化的、逐步提升的路径。
评分艺术教育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它是否能够激发学习者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模仿阶段。我希望这本《林亮太超写实彩色铅笔入门教程》能超越“照着画”的范畴,真正教会我们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创作流程。比如,在处理静物组合时,如何通过背景颜色的选择来反衬主体物的质感?如果背景是深色的,我们该如何处理主体物上的环境反射色,以确保它看起来是“融入”而非“粘贴”进去的?对于超写实这种高度依赖精度的技术,耐心是最大的考验。如果书中能分享一些作者个人管理绘画时间、保持专注力的方法,或者是一些应对长时间、高强度细节描绘时的“心理调适”技巧,那会是意想不到的收获。毕竟,艺术创作不仅是技法的比拼,更是精神和毅力的角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一面镜子,照出我在观察世界时那些未曾察觉的细微之处,并提供一把坚实的梯子,助我攀登到超写实的那个令人敬畏的领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