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就会的中国结 9787537592109 河北科技出版社

一学就会的中国结 9787537592109 河北科技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靓手工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结
  • 手工编织
  • 传统文化
  • DIY
  • 技艺
  • 教程
  • 河北科技出版社
  • 9787537592109
  • 编织技巧
  • 装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河北科技出版社
ISBN:9787537592109
商品编码:30161424506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一学就会的中国结

定价:36.00元

作者:靓手工

出版社:河北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375921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29种中国结基础结分步图解,团锦结、三宝结、盘长结、双钱结、藻井结……每种基础结的编法一步一图,并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和箭头图示,即使是di一次编制也能成功。

★55款时尚别致的配饰,吉祥结 酢浆草结不对称项链,简式团锦结手链与耳钉、耳环,琵琶结发簪,发饰结流苏窗帘扣,露结餐巾环……多种单结组合在一起,就成为时尚、典雅的配饰。

★每款配饰均提供有用绳及配件的规格、颜色(色号)和长度(数量)等,不仅可以按说明制作,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任意组合单结或更换用绳颜色及配件,创作出属于你自己的饰品。

内容提要


本书将古典结艺与时尚饰品地融合在一起,介绍了29种中国结基本结的编法,以及55款项链、手链、发饰、耳环、盘扣、窗帘扣、挂饰、可爱小饰品等各种配饰的制作,风格雅致时尚。
基本结部分,绳子变化的每一步,都以简洁的图示配合文字说明的形式展示出来,真正做到按图索骥,一学就会。
每款配饰都有精美的成品图对照,配以清晰流畅的编法流程示意图和详细的要点说明,还有用绳及配件的规格、颜色(色号)和长度(数量)等,让初学者也能轻松地制作出来。

目录


中国结中的基本结索引

的材料与工具

的制作技巧

手编示例

PART1 典雅的中国结配饰55例

挂饰

吉祥结 景泰蓝装饰珠挂饰

双盘长结挂饰

简式团锦结 生肖装饰挂饰

三色猴拳结挂饰

景泰蓝串珠装饰链

团锦结 装饰珠挂饰

双联结 盘长结 装饰珠挂饰

酢浆草结 西藏天珠挂饰

项链、链坠

三宝结 简式八字结项链、耳环

露结项圈

双钱结 露结项链

盘长结 露结 纽扣结项链

蝴蝶结项坠

吉祥结 酢浆草结不对称项链

露结 吉祥结项链、手链

纽扣结 陶玉装饰珠项链

猴拳结项链

双联结项链、双钱球项链

纽扣结 花边Y字形项链

十字形吉祥结项链

手链、耳环

露结串珠手链

酢浆草结表带、琵琶结表带

露结耳环、耳钉

韩国风的项链、手链

简式团锦结手链与耳钉、耳环

发饰

琵琶结发簪

琵琶结发梳、双钱球发梳

双钱结发卡、简式团锦结发卡

中式盘扣

双联结盘扣

琵琶结盘扣

发饰结盘扣

酢浆草结盘扣

纽扣结盘扣

简式团锦结盘扣

典雅小包

酢浆草结 双钱球小包

吉祥结 双钱球小包

盘长结 双联结装饰绳

窗帘扣

发饰结流苏窗帘扣

凤尾结搭配串珠流苏窗帘扣

可爱饰品

蜻蜓

双钱球挂坠玩偶

兔子发饰结与青蛙发饰结

懂礼小猴子

双钱结筷子环

酢浆草结 露结新年饰品

露结餐巾环

PART2 29种中国结基本结编法

看图方法与要点

单结

搭扣结

线圈结

露结

双联结(横)

双联结(竖)

双钱结

......

作者介绍


靓手工

出版行业享誉多年的专业性手工类图书策划、制作品牌。出版品种丰富,涵盖编织、刺绣、缝纫、折纸等多种品类,已形成高品位、高质量的手工图书体系,广受赞誉。

文摘





序言



《锦绣中华:中国传统手工艺探微》 书籍信息: 书名: 锦绣中华:中国传统手工艺探微 ISBN: 9787537592116 出版社: 东方文化出版社 内容简介: 《锦绣中华:中国传统手工艺探微》是一部全面而深入地梳理和展示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手工艺历史脉络、核心技术与文化内涵的综合性著作。本书旨在超越简单的技艺教程,将传统手工艺置于中华文明的宏大叙事中进行考察,探讨其如何作为社会结构、审美情趣和精神信仰的物质载体,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生命力所在。全书共分六大部分,层层递进,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鲜活的传统手工艺世界。 第一部分:文明的底色——手工艺的起源与早期形态 本部分追溯了中国手工艺的源头,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与骨器雕刻讲起,深入分析了夏商周三代青铜冶铸技术及其礼器制度的关联。重点探讨了早期纺织技术(如麻的利用与丝绸的萌芽)如何影响了早期社会的等级划分与服饰文化。书中结合考古发现,详细描摹了这一时期手工艺者在生产工具简陋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经验积累和对自然材料的深刻理解,奠定了后世工艺体系的基础。 第二部分:百工争流——秦汉至唐宋的工艺高峰 秦汉大一统奠定了手工艺的标准化与规模化基础。本章着重介绍了汉代的漆器、玉器及画像石的成熟技法,并分析了丝绸之路开辟对手工艺材料和审美品位带来的冲击。 唐宋时期被誉为中国手工艺的黄金时代。本书详尽论述了唐三彩的烧制奥秘、宋代汝窑、官窑、哥窑等五大名窑的艺术成就及其背后复杂的审美哲学。特别是对宋代木版年画和家具制作工艺的细致考察,揭示了市民阶层兴起对手工艺需求多样化的推动作用。例如,书中对宋代榫卯结构在家具中的应用进行了力学分析,而非停留在简单的描述层面。 第三部分:技与道的交融——元明清的集大成与流变 元代,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促进了瓷器装饰艺术的创新,景德镇的青花瓷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明清时期,手工艺进入了一个集大成的阶段,同时也在向精细化和宫廷化方向发展。本书深入剖析了明清时期官营作坊的组织结构,以及“巧夺天工”的代表——苏绣、顾绣等刺绣艺术的精微之处。此外,对文房用品,如竹木雕刻、制砚、制墨等“文人手艺”的文化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探讨。 第四部分:材料的叙事——自然哲学与工艺转化 这一部分是本书的特色之一,它跳出“制作过程”的限制,专注于材料本身。 “土与火的对话”: 探讨了不同地域泥土的化学成分对手工艺陶瓷烧制温度、釉色产生的决定性影响,以及矿物颜料的提取与应用。 “丝与竹的生命”: 细致描述了蚕的生命周期与缫丝工艺、竹子的生长特性与劈丝、编织、雕刻的适配性。 “金石的永恒”: 分析了冶金术如何从实用工具升级为艺术载体,包括鎏金、镶嵌、鏨花等技术在不同金属上的应用差异。 第五部分:匠心独运——关键技术体系的解构 本章精选了数项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进行技术解构分析: 1. 木构建筑与榫卯的结构力学: 阐述了在无钉结构下,斗栱系统如何实现抗震与承重的功能平衡,并以《营造法式》为蓝本进行解读。 2. 漆器的髹饰层次: 详细解析了从底灰到大漆,再到描金、戗螺、百宝嵌等复杂工艺的递进过程,强调漆艺对时间的依赖性。 3. 传统染整技术: 介绍靛蓝、茜草、苏木等天然染料的植物提取、媒染过程,以及蜡染、夹缬等防染技术的原理。 第六部分:当代的回响——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面对工业化的浪潮,传统手工艺如何生存与发展?本章讨论了现代设计理念如何与传统精湛技艺进行有机结合。分析了当代手工艺人面临的挑战,包括技艺失传的危机、市场定位的困惑,以及数字化技术在记录和推广中的潜力。最后,本书以开放性的视角,展望了中国传统手工艺在当代语境下,向世界文化交流平台贡献独特价值的未来前景。 本书特点: 本书资料翔实,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考古报告和工艺手稿,语言严谨而富有文采,力求在学术深度与大众可读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它不仅是工艺爱好者和专业研究者的参考工具书,更是所有希望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审美情趣和历史记忆的读者不可多得的读物。通过对“工”的深度挖掘,读者将更能体会到“艺”背后蕴含的“道”。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让我心动的书,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翻阅,但光是封面上那繁复精美的中国结图案,就已经足以吸引我的目光。那丝丝缕缕的红线,在巧手编织下,幻化出千姿百态的吉祥寓意,仿佛能听到古老技艺在指尖流淌的低语。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兴趣,而中国结作为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让我着迷。从简单的“平结”到复杂的“酢浆草结”,每一个结都蕴含着独特的智慧和美学。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这古老艺术的大门。我期待着它能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中国结的世界,去感受那种指尖上的艺术,去体验那种将平凡丝线变成艺术品的奇妙过程。它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正准备将祖辈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慷慨地分享。

评分

我最近刚结婚,正准备为新家添置一些有特色的装饰品。在浏览各种家居用品时,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我对中国结一直情有独钟,觉得它既有古典美,又寓意吉祥,非常适合作为新家的点缀。这本书的标题——“一学就会的中国结”,让我眼前一亮,因为我对手工活儿一向不太自信,总觉得很难学。我猜想,这本书的教学方法一定非常适合我这样零基础的新手,步骤讲解应该会非常细致,而且可能会有各种不同难度的作品展示,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学习。我期待着,能够通过这本书,亲手编织出一些独一无二的中国结挂饰,为我的新家增添一份温馨和个性的同时,也沾染上这份古老文化的吉祥祝福。

评分

作为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我对任何能够传播和发扬传统技艺的书籍都充满期待。中国结,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手工艺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的寓意,一直以来都备受喜爱。这本书的出现,我预感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手工教程,更可能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探索之旅。我期待着,在学习编织技巧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中国结背后的故事,比如不同结的起源、不同结在不同场合的运用,以及它如何从古代走向现代,成为一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结的艺术魅力,并激励我去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的民族文化。

评分

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情感的上班族,平日里工作繁忙,但内心深处却一直渴望能有一些能让我沉静下来的爱好。中国结,以其独特的东方韵味和吉祥寓意,一直是我向往的学习对象。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一定非常丰富,不仅仅是简单的编织技巧,更可能包含了中国结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不同结的寓意和应用场景。我期待着,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够抽出时间,沉浸在中国结的世界里,感受那份宁静与专注。每一次成功的编织,都将是对自己耐心和技艺的肯定,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评分

作为一名手工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启发灵感、又兼具实用性的书籍。偶然间看到这本书的书名——“一学就会的中国结”,瞬间被吸引住了。我深知,很多传统手工艺的学习过程可能比较枯燥,而且很多教程的步骤讲解模糊不清,容易让人望而却步。但“一学就会”这几个字,仿佛为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我充满了学习的信心。我能想象到,这本书的编排一定是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讲解,然后逐渐深入,每一个步骤都配有清晰易懂的图示,甚至可能还有视频二维码,让我们这些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创新的设计,将传统中国结的元素融入现代生活用品,让这份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