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学全鉴 珍藏版(精装)
定价:68.00元
作者: 曾参著,东篱子解译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8026401
字数:
页码:32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平装本自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和喜爱。为满足大家的收藏、馈赠需要,以精装形式推出,敬请品鉴。
内容提要
《大学》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两千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窥儒家之学。《大学》详细地归纳了先秦儒家的伦理、道德和思想,系统地讲述了儒家安身立命的原则和方法,对现代人做人、做事、立业等均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大学全鉴》以《大学》中的至理名言为导言,从处世经验和人生励志的角度出发,阐发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历史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大学》这一传世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目录
一、大学经论章:初学入德之门 n
大学核心之道明德、亲民、至善 n
“知止”才能有所得 n
懂得“本末”“终始”“先后”是学习大学之道的关键 n
明德天下,先治其国 n
欲治国,先齐家 n
欲齐家,先修身 n
欲修身,先正心 n
欲正心,先诚意 n
欲诚意,先致知 n
认识明确以后才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n
探究事物原理就能认识明确 n
忠实诚信源于对事物的认识 n
意念诚实才能心思端正 n
心思端正,而后才有身心的修养 n
有了品德的修养才能治理好家族 n
家庭和睦,而后才能治理好邦国 n
治理好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 n
从天子到庶人,都要以修身为根本 n
基础打不好,做其他事就不可能成功 n
以尊重换取尊重 n
二、康诰盘铭、邦畿章:将美好的品德发扬光大 n
显明美德,源于自我 n
修养身心,君子当“无所不用其极” n
美德盖天下而“惟民所止” n
身为国君就要做到仁政 n
身为人臣就要做到恭敬 n
身为儿女就要尽孝道 n
身为父母就要做到慈爱 n
与人交往要做到坚守信义 n
道德至善,民而能服 n
贤贤亲亲,民之不忘 n
三、听讼、格物致知章:凡事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n
审理诉讼要公平公正 n
让不法之徒不得“尽其辞” n
认识的才是“知”的高境界 n
四、诚意章:君子当“慎其独”而“不自欺” n
诚意的关键在于不自欺 n
诚于中,形于外 n
时刻记得有“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n
以德润身,心广体胖 n
五、正心章:修身以保持内心的中正为要 n
有所愤怒,心不能正 n
有所恐惧,心不能正 n
贪好安逸享乐,心不能正 n
有所忧患,心不能正 n
心不在焉,一切就无从谈起 n
六、齐家章:完善自我,才有整个家庭的和睦 n
对自己的亲人不能过于偏爱 n
对厌恶的人不能存有偏见 n
面对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做出错误的行为 n
哀矜过度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n
骄傲懒惰的人不一无是处 n
看人要长处、短处兼顾 n
对于自己的子女不可一味溺爱 n
七、治国章:家事,国事,事事相通 n
治理不好家族就治理不好邦国 n
君子不出家门也可治国 n
孝顺父母的人具备侍奉国君的品德 n
尊敬兄长就如尊敬领导 n
对孩子慈爱的人足以承担造福百姓的重担 n
像保护孩子一样去保护人民 n
一国之命运系于一家和一人 n
一个人、一句话可以影响整个国家 n
以“仁”治国,民而从之 n
自己做到了再要求别人去做 n
兄弟和睦,可教化国民 n
八、平天下章:以人为本,仁德厚民 n
敬老恤孤,垂范以德 n
不要把自己厌恶的行为强加给别人 n
爱民所爱,憎民所憎 n
小心谨慎,避免偏差 n
得道得国,失道失国 n
有德之人什么都会有的 n
美德是根,财富是梢 n
轻德重财,本末颠倒 n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n
违背天理搜刮而来的财富终将会失去 n
唯有“天命”难于把握 n
做人做事,以善为宝 n
流亡在外,以亲为宝 n
品德高尚,可堪以重用 n
把奸佞小人驱逐到“四夷” n
能爱人、能恶人 n
遇贤才要及时重用 n
遇奸邪小人要及时清退 n
切不可做违背人性的事 n
得之于忠信,失之于骄泰 n
生财有大道 n
以财发身,还是以身发财? n
上好仁,下必好义 n
未有好义,其事不终 n
财富放在国库里并非就是君王的 n
治理国家不要以利为利 n
任用小人于国不利 n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曾子(前505年10月12日-前435年),名参,字子舆,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著《曾子十篇》,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迟双明,笔名东篱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郸市人。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曾在邯郸钢铁公司任子弟中学教师、《邯钢报》编辑等,现任北京鸿图巨基公司总编。主要作品有:《首席执行官》、《诸葛亮日记》、《边读边悟<菜根谭>》、《听李叔同讲禅机得潇洒人生》、《读史有学问全集》等。
文摘
序言
购买这本书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功课,对比了市面上几本同类型的著作,但最终选择它,主要还是因为对其内容权威性的信任。作者群体的背景和他们在各自领域内的声誉是决定性的因素。阅读下来,这种专业性确实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书中引用的资料来源标注得非常规范和严谨,每一次论述都有据可查,这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是衡量一本严肃读物的黄金标准。我特别留意了其中涉及复杂数据和图表的处理方式,所有图示都清晰明了,标注专业,绝无含糊不清之处。这体现出整个编纂团队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有一段关于历史演变的论述,作者竟然能够将跨越数十年的事件串联起来,如同观看一部精心剪辑的纪录片,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叙事的节奏感。这种严谨性,让我在引用其观点时,内心充满了底气和自信。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全鉴”性质的书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它们往往是内容广博但深度不足的“大杂烩”,每一块都蜻蜓点水,无法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不像某些百科全书那样只是罗列事实和数据,而是更注重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框架。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跨学科的交叉领域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宏观视野和精微洞察力。举个例子,它对某一核心理论的阐释,从历史渊源到现代应用,再到未来的潜在挑战,层层递进,逻辑严密得像一座精密的仪器。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拿出笔记本做笔记,因为很多观点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背后的机制。这种“授人以渔”的编写方式,对于我这种希望从根本上理解事物运作规律的人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它迫使我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势,去审视那些平时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和联系,这种智力上的挑战和收获感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评分从情感上来说,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奇特的“踏实感”。在这个知识更新速度快到令人眩晕的时代,总有一种浮躁感挥之不去,好像永远学不完,永远跟不上。但当我捧起这本厚重的《全鉴》时,仿佛找到了一座知识的灯塔。它汇集了经久不衰的核心知识体系,那些经过时间沉淀的真知灼见,被系统而完整地保存在这里。它不是追逐热点,而是奠定根基。阅读它,就像进行一次深呼吸,让自己的知识储备沉淀下来,过滤掉那些短暂的、喧嚣的信息噪音。每当我感到迷茫或对某个领域产生新的疑惑时,翻开它,总能从那些扎实的文字中汲取到力量和方向感。它不是教你如何一夜暴富,而是教你如何建立一个坚不可摧的知识底层架构。这种长期的、精神层面的滋养,是任何即时满足的电子信息都无法比拟的。对我而言,这不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沉稳的、值得信赖的导师常伴左右。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就感觉分量十足,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光是翻开书页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装帧上的用心。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泛着荧光的纸,而是带有一点米白色的厚磅纸张,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更让我惊喜的是,里头的排版设计,疏密有致,字体大小适中,每一章节的过渡都处理得非常自然流畅。我通常是个对阅读环境要求比较高的人,很多书看几页就会因为排版太拥挤或者字体太小而产生抵触情绪,但这本书从头到尾都给我一种非常舒适、沉浸式的阅读体验。特别是那些需要仔细琢磨的段落,作者的逻辑梳理得清晰可见,配合恰到好处的留白,使得复杂的概念也能被有效地消化吸收。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内容扎实的工具书,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对于那些真正热爱阅读、注重阅读质感的朋友来说,光是这本书的物理形态,就已经值回票价了。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读物,更像是精心打磨的工艺品,放在书架上都会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份沉稳的书卷气。
评分我必须强调一下这本书的实操价值,这绝对不是一本只适合放在图书馆里“供着”的书。虽然它看起来厚重,但它的内容组织结构非常清晰,检索起来异常方便。我试着查找了几个我近期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发现书中的相关章节不仅提供了理论依据,更有详实的操作流程和案例分析作为佐证。这些案例的选取非常贴近现实,没有那种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学院派空谈。更棒的是,它似乎考虑到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对于基础概念的解释非常详尽,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上手;而对于资深人士,其中蕴含的进阶技巧和深度分析又能提供足够的提升空间。我甚至发现书里提到了一些非常前沿但尚未被广泛讨论的趋势和方法论,这让我感觉自己走在了信息的前沿。可以说,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工作桌面上最常翻阅的参考资料,其使用频率之高,完全超越了我对一本“珍藏版”书籍的预期。它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