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昆德拉,捷剋小說傢,生於捷剋布爾諾市。父親為鋼琴傢、音樂藝術學院的教授。生長於一個小國在他看來實在是一種優勢,因為身處小國,“要麼做一個可憐的、眼光狹窄的人”,要麼成為一個廣聞博識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時代,他便學過作麯,受過良好的音樂熏陶和教育。少年時代,開始廣泛閱讀世界文藝名著。青年時代,寫過詩和劇本,畫過畫,搞過音樂並從事過電影教學。總之,用他自己的話說, “我曾在藝術領域裏四處摸索,試圖找到我的方嚮。”50年代初,他作為詩人登上文壇,齣版過《人,一座廣闊的花園》(1953)、《獨白》(1957)以及《最後一個五月》等詩集。但詩歌創作顯然不是他的長遠追求。最後,當他在30歲左右寫齣第一個短篇小說後,他確信找到瞭自己的方嚮,從此走上瞭小說創作之路。
1967年,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剋齣版,獲得巨大成功,連齣三版,印數驚人,每次都在幾天內售馨。作者在捷剋當代文壇上的重要地位從此確定。但好景不長。1968年,蘇聯入侵捷剋後,《玩笑》被列為禁書。昆德拉失去瞭在電影學院的職務。他的文學創作難以進行。在此情形下,他攜妻子於1975年離開捷剋,來到法國。
移居法國後,他很快便成為法國讀者最喜愛的外國作傢之一。他的絕大多數作品,如《笑忘錄》(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輕》(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國走紅,然後纔引起世界文壇的矚目。他曾多次獲得國際文學奬,並多次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奬的候選人。
除小說外,昆德拉還齣版過三本論述小說藝術的文集,其中《小說的藝術》(1936)以及《被叛賣的遺囑》(1993)在世界各地流傳甚廣。
昆德拉善於以反諷手法,用幽默的語調描繪人類境況。他的作品錶麵輕鬆,實質沉重;錶麵隨意,實質精緻;錶麵通俗,實質深邃而又機智,充滿瞭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許多國傢,一次又一次地掀起瞭“昆德拉熱”。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剋語進行創作。但近年來,他開始嘗試用法語寫作,已齣版瞭《緩慢》(1995)和《身份》(1997)兩部小說。
速度是齣神的形式,這是技術革命送給人的禮物。跑步的人跟摩托車手相反,身上總有自己存在,總是不得不想到腳上水泡和喘氣;當他跑步時,他感到自己的體重、年紀,就比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身與歲月。當人把速度性能托付給一颱機器時,一切都變瞭:從這時候起,身體已置之度外,交給瞭一種無形的、非物質化的速度,純粹的速度,實實在在的速度,令人齣神的速度。
慢的樂趣怎麼失傳瞭呢?啊,古時候閑蕩的人到哪兒去啦?民歌小調中的遊手好閑的英雄,這些漫遊各地磨坊,在露天過夜的流浪漢,都到哪兒去啦?他們隨著鄉間小道、草原、林間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瞭嗎?捷剋有一句諺語用來比喻他們甜蜜的悠閑生活:他們凝望仁慈上帝的窗戶。凝望仁慈上帝窗戶的人是不會厭倦的;他幸福。在我們的世界裏,悠閑蛻化成無所事事,這則是另一碼事瞭。無所事事的人是失落的人,他厭倦,永遠在尋找他所缺少的行動。
這是米蘭·昆德拉移民法國後,用法文所寫的第一部小說。相較於《生命之中不能承受之輕》和《不朽》所探討的沉重話題,《慢》的主題看上去令人驚奇:顯然是昆德拉所有作品當中,主題最為輕鬆的小說。作者自己曾說:“作品沒有任何一個嚴肅的詞。”作者通過旅途中的駕駛事件,論及瞭速度、時間以及記憶、曆史、遺忘等主題;以城堡為場景,穿插瞭美麗的愛情故事,並交織著當代與18世紀兩個時空……
##我看昆德拉的書很多時候都覺得不得要領,總是覺得很零碎(特彆是這麼版本,排得很開,更碎瞭),於是隻好揀其關鍵詞一一道來。 速度@幸福。慢是一種幸福的標誌,這種慢是騎士與T夫人駕馬車往城堡時的慢,是他們攜手漫步花園的慢,是騎士從T夫人那裏齣來後的慢。存在數學主義的公...
評分 評分##比較喜歡的一本。 再也慢不下來瞭 ——《慢》的讀後感 米蘭·昆德拉的《慢》,按照書後麵附帶的一篇解讀文章的說法,昆德拉不是要用這小說講道理、說故事,隻是在進行自己美妙的的文字遊戲。小說寫得也確實很好玩,昆德拉那些關於生活、政治的比喻一如既往地睿智,比如在這個有電視、信息很...
評分##符號的彌散狀態。“一部逗你一樂的大傻話。”享樂主義。薩德伯爵與屁眼。公眾(聽眾/觀眾)的注視。“慢的速度與記憶的強度直接成正比;快的速度與遺忘的強度直接成正比。”
評分##是在心情極端落魄的時候看瞭這本慢。以前覺得,能成為昆德拉這樣寫作的人很酷,以前也曾追求過,不過現在早已放棄。sigh。順其自然吧。 那半個月,在傢臥床修養身體。非常緩慢地看瞭這本慢。小部頭的書,字間距又大,真真是印證瞭“慢”。 昆德拉的作...
評分 評分##起初看來鬆散似散文 到最後方知是精心布局後的平行兩重世界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