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迪,1959年生,男,以色列人。1996年于美国匹兹堡大学人类学与亚洲研究系获中国考古学博士。现担任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人文学部副部长,路易斯·弗瑞博格中心主任.终身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考古。历任《东亚考古学杂志》顾问,《历史学》(希伯来语)编辑,东亚考古学会副会长,普林斯顿高级研究会会员。曾出版过《普天之下:帝国的中国》、《中国内蒙古赤峰河谷地区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形变化所指示的沉积速率及历史时期的土地利用》等著作6部,发表文章70余篇。
《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史前社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学、视觉与空间分析等方法,借鉴西方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概念,对公元前第2千纪后期至第1千纪前期包括东北地区在内的中国北方边疆地区的考古材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进而描绘了北方地带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轨迹,为我们重新审视和理解北方地带的社会发展进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用装饰品作为族群标志的观点很有意思,与以往惯用的陶器群区分族群的方法有所不同。值得吐槽的是翻译质量太差...
评分 评分##买了 Kindle 版的。译者和编辑略失职,最明显的,一会儿把Di Cosmo译成狄宇宙(其中文名),一会儿又音译成第·科斯莫。译文整体不算流畅,不过也没什么错误。吉迪采用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方法和视角,得出了一些不同以往结论,比如他认为北方地带向游牧经济转变是一个渐变而非突变的过程。对于青铜技术的起源,作者则认为目前的材料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评分 评分##(南大图书馆)思路可以,方法也对,就是得出的结论太少,过于保守了,余老师翻译的还可以的
评分##买了 Kindle 版的。译者和编辑略失职,最明显的,一会儿把Di Cosmo译成狄宇宙(其中文名),一会儿又音译成第·科斯莫。译文整体不算流畅,不过也没什么错误。吉迪采用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方法和视角,得出了一些不同以往结论,比如他认为北方地带向游牧经济转变是一个渐变而非突变的过程。对于青铜技术的起源,作者则认为目前的材料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评分 评分 评分##值得一读,但还远远不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