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曉陽,1962年12月生於廣州,父親是印尼華僑,母親是瀋陽人。1963年隨父母移居香港。曉陽十三四歲即開始寫作,1978年以小說《病》獲香港第六屆青年文學奬初級組推薦奬。1979年以散文《祝福》獲第七屆青年文學奬初級組優異奬,1980年以小說《荔枝熟》獲第八屆青年文學奬小說初級組第二名,1981年於美國密歇根大學電影係畢業,散文《明月何皎皎》獲第九屆青年文學奬第一名,另一篇散文《販夫風景》獲第二屆香港中文文學奬第一名。
鍾曉陽十七歲時寫小說《妾住長城外》,之後與《停車暫藉問》《卻遺枕函淚》結集為“趙寜靜的傳奇”三部麯《停車暫藉問》,先後在颱、港兩地齣版,引起轟動,名盛文壇。另著有短篇小說集《流年》《愛妻》《哀歌》《燃燒之後》,散文集《春在綠蕪中》,長篇小說《遺恨傳奇》,詩集《槁木死灰集》。
此外,為王傢衛、潘源良、林嶺東等導演的作品編劇,兼做翻譯,填詞作品《最愛》入圍第二十三屆金馬奬最佳原創電影歌麯。
綠蕪,原指蔓生的亂草,但在春迴大地之時,荒圃廢園,也自有爛漫的春光。《春在綠蕪中》所記的,正是春天在我生命中暫留之事。那夾帶在風中雨中的花草訊息,鳥蟲微語;那托付在雲上海上的願望紙鳶,魚書小箋。曾是我側耳傾聽,陶然神往的;曾是我欄畔所思,窗前所盼的。曾讓我的快樂之杯盛得滿滿的。
——鍾曉陽《春在綠蕪中》後記
《春在綠蕪中》一書結集的,是鍾曉陽創作《停車暫藉問》時期前後所寫的十四篇散文,記述作者在故鄉中國東北、居住地香港和求學地美國密歇根的交遊。除寫當年各地的風物外,更多的是細筆描繪人情,寫父母、寫姊妹、寫老師、寫親戚、寫朋友,也寫裏弄之間的販夫走卒,這些日常瑣碎的情事感悟, 摺射齣人性的簡樸與純淨。三十年後再版重印,鍾曉陽特意在每篇文末加入後記,交代書中人物的後續生活,是為對消逝青春的追憶與懷念。
##20170318 習作,還行,不如小說
評分 評分 評分##全書中喜歡細說,少年人的心思,如陽光穿過枝葉灑到地麵上星星點點、細密搖曳的影子,惆悵,卻不苦澀。即便是末尾的孤獨,亦如山澗裏的清流小溪,有自得的怡然,並不是真正的孤絕。 這樣的詩一般的年少記憶,可遇不可求,一顆善感的心,和一個美的靈魂,如流水落花,...
評分##這集子裏的文章寫於我的羞澀少年時。 少年心事韆闋歌。太陽底下事事新鮮,樣樣可戀。與自身戀,與師友戀,與萬物戀。學校傢庭,師友至親,無非繾綣。寫作無非都是感情用事。總是因為心裏想著人,念著人,畫著人,我纔動筆為文。這些篇章裏寫及的人物,不論相交的久暫、緣分的...
評分##比喻和通感的功能乃天賦,文筆不乏靈性靈氣,遣詞造句和大陸話語非同一體係;敏感善感不脫青春文學通病,再哀怨婉轉再山高水長的淒切,缺乏蒼涼的氣韻和高階的境界;尤其不喜描述他人時動輒說“長得不好,不討喜”,流露的優越感,僅憑這,“小”清新(綠茶)無誤。
評分##果然還是有少年氣的,可惜還不夠茁壯。三星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