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友蘭
中國20世紀哲人、傑齣的思想傢、學術大師。他以《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中國哲學史新編》和《貞元六書》等著作,成為近代以來能夠建立哲學體係的哲學傢之一。馮友蘭是一位以救國興邦為己任的愛國知識分子。他學貫中西,博古通今,是中國哲學史上一座橫跨古今、溝通中外的“橋梁”,他也是我國20世紀最負盛名並贏得崇高國際聲譽的哲人。他是在中國學術史上做齣瞭重大貢獻的傑齣學者,也是對20世紀産生瞭深遠影響的哲人。
譯者:塗又光
(1927~2012年)中國著名哲學傢、教育傢。畢業於清華大學哲學係,為著名哲學傢馮友蘭的學生,在馮友蘭去世之後,整理其所有中、英文遺稿,編纂成14捲馮友蘭氏《三鬆堂全集》。曾任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在先秦儒學、楚國哲學史以及中國教育哲學研究上頗有建樹,素以功力見長,著有《楚國哲學史》、《中國高等教育史論》、《文明本土化與大學》等學術論著。
20世紀中國一代哲人馮友蘭畢生的經典代錶作!
被韓國首位女總統樸槿惠奉為生命燈塔,給瞭她戰勝混亂世界的智慧和教誨。
北京大學齣版社獨傢擁有版權的馮友蘭親自指導翻譯並認可的唯一版本!
在20多萬字的篇幅裏融入瞭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智慧等方麵的理解,融會瞭史與思的智慧結晶 ,洋溢著人生的智慧與哲人的洞見!
季羨林、楊振寜、厲以寜、趙啓正、李慎之、易中天、張頤武推薦閱讀!
所獲榮譽: “全國大學生必讀的100本書”之一
《中國哲學簡史》內容簡介:
打通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以宏觀開闊的視野對中國哲學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融會貫通的講解。
在有限的篇幅裏融入瞭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方麵的理解,融會瞭史與思的智慧結晶,洋溢著人生的智慧與哲人的洞見,寄托著現實的人生關懷。
它在世界各地有多種譯本,擁有眾多的讀者,是許多大學中國哲學的通用教材;同樣,它也是廣大讀者學習中國古代文化、藉鑒中國傳統智慧、啓迪現實人生的入門書。
它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可以影響大眾一生的文化經典。
名傢評論
在我最睏難的時期,使我重新找迴內心的平靜的生命燈塔的是中國著名學者馮友蘭的著作《中國哲學簡史》。
——韓國史上第一位女總統 樸槿惠
中國人瞭解、學習、研究中國哲學,馮友蘭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中國社會科學院前副院長,著名國際問題專傢 李慎之
中國哲學裏,我推薦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部頭很小,講中國哲學發展的基本過程和問題。它本來是寫給美國人的,非常通俗易懂。對於所學專業不是哲學的學生是最基本的。在世界上還沒有見過第二本這樣的書。
——著名學者、清華大學國學院院長 陳來
##馮友蘭的書講到區彆、關鍵之處就引用原文。甚少解讀闡述,讀的生氣。
評分 評分##馮友蘭的哲學史足可以奠定其文化大師的地位,簡潔、洗練、敘述脈絡清楚,文字平易近人,讀之如實甘飴。
評分##“人必須先說很多話,然後保持靜默。”
評分##馮友蘭真是仰之彌高的大儒,無論是修養境界還是治學傳道都令人欽佩。書中係統整理瞭曆代各傢學派的哲學要旨,既提綱挈領又融會貫通,由於是英文原稿又聯係東西哲學,適閤中外讀者。我知識淺薄,能領會其中萬一就很開心瞭。加深瞭對儒、道、墨、法理論框架的認識,對禪宗的源...
評分##寒假我反復認真的研讀《中國哲學簡史》,總感覺似懂非懂,雖然我在努力的看,還是覺得這本書讀起來非常費勁。書中古代哲學傢們的思想讀後有種讓人熟悉又陌生的說不清的感慨。 現在將我讀這本書後,對哲學的一點認識和感悟與大傢分享如下。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知道瞭人們常說的哲學...
評分 評分哲學的崇高任務不是增加關於實際的積極的知識,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從小孩和原始人的自然境界,和自利而後果利彆人的功利境界,到正其誼不謀其利的道德境界,最後到天民覺解的天地哲學境界。前二者乃現在的人,自然産物;後二者乃應然之人,精神創造。道德境界者是賢人,超道德境界者是人的最高成就之聖人。柏拉圖的洞穴喻隻是理智世界,天地境界者天人閤一超越理智也。聖人不必做超乎尋常之事,做平常之事而有高度覺解即意識,既齣世又入世。起點老莊之混沌,中途康德正負清晰模糊理性非理性神秘科學,終歸第三層二諦義:萬物非有非無,而又非非有非非無。有不執泥於無之無,逢佛殺佛,逢祖殺祖,時空有無,般若涅槃,太極。在達到哲學的單純性之前,你必須通過哲學的復雜性。原來馮友蘭早已點破未來哲學一切天機,人必須先說很多話,然後保持沉默。
評分##很羨慕二三十年代的文化氛圍.尤其是北大. 馮友蘭先生就是那個時代和環境鍛造齣的最優秀的中國學者之一. 想想當時北大哲學門的講師梁漱溟也不過二十三四,與馮友蘭,顧頡剛這一批學生年齡相若,真真佩服元培先生的氣度和水平. 當然,這番話是看此書之前的一些多餘的感想. 馮先生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