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凯奇(John Cage, 1912-1992),美国作曲家,哲学家,诗人,音乐理论家,版画
复制匠,业余真菌学家。作为打击乐、机遇音乐、电子音乐的开拓者,凯奇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国作曲家之一。与此同时,在与舞蹈家梅尔塞•坎宁安等人的交往中,凯奇也推动了美国现代舞的发展。1961年出版的著作《沉默》奠定了他作为音乐思想家的地位。凯奇的思想深受东方的禅宗、周易思想的影响,他最出名的作品当属《4分33秒》(1952)。
《沉默》是20世纪美国音乐代表人物约翰•凯奇的代表作,本书是《沉默》问世五十周年纪念版的中译本,也是《沉默》的首个中译本。凯奇在本书中以相应于他的音乐创作的独特方式,展现了他对实验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思考,以及结合了禅宗与周易等东方思想的音乐哲学。在《关于无的演讲》《关于有的演讲》和《一个演讲者的45分钟》等著名篇章中,凯奇通过奇特的版面设计,力图在文字、阅读与现场表演之间形成呼应与张力,体现他在与声音相关的一切中寻求音乐的感悟力,以及总是在实验的创造性方式。
《沉默》在美国乃至西方的影响涉及多个领域,时间也证明了本书持久的思想魅力和生命力。作为美国艺术和文化的里程碑,该书已被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发行量超过了五十万册。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既艰深又通俗,既严肃又好玩的奇书。如果你想明白在勋伯格之后西方音乐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是最好的向导。凯奇的实验性音乐基于他对生活、声音以世界的感受与思考,正如他附在每篇文章末尾的小故事所提醒的那样,他将生活与音乐、人生与哲学融为一体,他的书像他的音乐一样,向专家和门外汉平等地敞开。
本书由杰出的美国音乐评论家凯尔•甘恩作序。作为制作精美的五十周年纪念版,作为一本了解现当代音乐的必读书,收藏价值毋庸置疑。
##错翻挺多的,其实大部分翻得还算挺好,可惜。2.5星不推荐。
评分 评分 评分##当卡夫卡在最后的寓意小说中,把犹太人歌唱的声音与耗子的叫声重叠时,拯救的呼喊已经被还原为动物本能的噪音,充满了灾难来临的那种躁动不安;当阿多诺研究晚期贝多芬风格,发现主体性的力量仅仅体现为离开作品时所用的暴躁姿势,它已经将作品炸碎,音乐不是为了表现...
评分 评分 评分##1961年这本书初版时,它确实对作曲家群体有“洗脑”作用,肯定是脑洞大开啊。那么50年后,它依然好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没有凯奇那一批先锋艺术家提供的多样化思路和手段,电子乐也不会那么快开窍(利用电子设备做出不同声效而不是简单地模仿真乐器);音乐人也不会明白如何关注声音的世界和姿态,以避免作曲时陷入个人情感的泛滥(反而使听众受到局限);乐段的剪切拼接,以及唱盘的舞台化运用,自然也影响了60年代末的流行乐乃至嘻哈乐。那么,知道了这些先锋派的理论和厉害之处后,我会喜欢上他们当年的作品吗?答案自然也是否定的。它们是很有研究价值,但不好听就是不好听。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