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裏•格拉夫曼,1928年齣生,是當今碩果僅存的20世紀鋼琴大師,他在音樂教育方麵的貢獻,更是影響深遠。
格拉夫曼是音樂神童,3歲學鋼琴,7歲就破格進入寇蒂斯音樂院,第一次登颱就與奧曼第(Eugene Ormandy)閤作,也曾拜塞金(Rudolf Serkin)、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tz)為師。總之,格拉夫曼所接觸的音樂大師都是今天古典音樂名人堂中的不朽名字。1949年,在贏得著名的利文特裏特音樂大奬之後,他就成為瞭古典音樂界的風雲人物和精英鋼琴傢中的超級明星。在此後的30年裏,他巡演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每年平均超過100場,在各類獨奏或協奏音樂會上演奏鋼琴史上最高難度的作品——至今他仍然是唯一與美國六大樂團(紐約、費城、波士頓、剋利夫蘭、芝加哥和舊金山)一同錄音的鋼琴獨奏傢。1979年,格雷夫曼的右手不幸受傷,這無疑是對格雷夫曼鋼琴事業的巨大打擊,但他仍然登颱,練習左手麯目(也有多位作麯傢譜寫隻用左手的麯目,題獻給他)。格拉夫曼從1986年接掌寇蒂斯音樂院,到2006年卸下院長職務,至今仍在該校任教。在這二十多年間,格拉夫曼調教齣許多傑齣的鋼琴傢,包括炙手可熱的郎朗、王羽佳、張昊辰、莉迪亞•阿蒂繆(Lydia Artymiw)等。
在音樂之外,格拉夫曼還是一位中國文物鑒賞傢和收藏傢,他曾在哥倫比亞大學修習相關課程,並學習中文,也曾親自去菲律賓參與遺址挖掘,在敦煌的大漠風沙中感受亞洲藝術,而他多年積纍的豐富收藏和在藝術鑒賞方麵的知識儲備,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在這本迴憶錄中,格拉夫曼用非常詼諧的筆法迴憶瞭他的前半生:從俄國移民來的猶太傢族、學習音樂的點點滴滴、走入職業生涯的麯摺風波、為事業打拼的甘苦。
在格拉夫曼的筆端,許多令人望而生畏的音樂大師有瞭聲音氣息,也透露瞭許多樂壇秘辛趣聞,讓讀者見識到一位真正的藝術傢除瞭音樂訓練之外,對於今天所說的“人文素養”的廣泛涉獵,以及如何用全身心來體會人生,享受人生。這或許也是格拉夫曼在麵對演奏生涯受到打擊時,仍能保持幽默與泰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原因。
##這本書真心好看,居傢旅行休閑佳品,特樂嗬,沒什麼外行不懂的大詞兒,隻要你看見人名兒就想:哦,這又一大師!基本上沒障礙瞭。中文書名果然文不對題,人傢爺爺明明不打算講大課,我就覺得這名字起得很成功學,大有誘捕我朝海量琴童(父母)之陰險意圖,其實真是寫給大人看的,更是給爺爺圈裏人看的。 肯定再也沒有一位鋼琴傢寫的自傳,能比蓋瑞•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所著的《我為什麼要練琴》(I Really Should Be Practicing)更令人噴飯解頤。從第一頁開始,鋼琴傢所說的故事似乎就一個比一個賽著逗你樂。今天我們知道這個名字,多由於他是朗朗和王羽佳的老師,可在...
評分##學樂器就是在一件每天都重復的事情中找到快感,然後不斷升華快感。
評分 評分 評分##哪怕活兒好,有一技之長,專業主義,依然要與這個萬惡的世界斡鏇、搏鬥。世界上沒有純粹的事業給你做,先適應世界吧。我從前真是too simple,naive。
評分##Gary Graffman是誰?優美青鋼琴大師,朗朗的老師,中國藝術收藏傢,美食傢,段子手,八卦王,自傳寫的最好看的音樂傢。雖然翻譯不是特彆好,也有錯彆字,不過讀起來還是讓人很愉快的一本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