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裳,字元吉,江西豐城人,生卒年不詳,元代或清代道士。
根據《樂育堂語錄》的序文,黃元吉先生是元代人,平時遁形隱跡,直到清朝道光、鹹豐年間,纔聚徒講學。然以此言之,黃元吉在世之壽幾近韆歲,並不閤理。《樂育堂語錄》序文所提到的元代黃元吉與清代黃元吉應非同一人。《新譯樂育堂語錄》的作者戈國龍所持的態度是“從學術的立場上說,則凡無有確切證據的事,都要存疑,也許兩人同名純屬巧閤吧!”
黃元吉於清鹹豐年間(1851年-1862年)在四川富順設“樂育堂”講課傳授道學十餘年。於清光緒年間講解《道德經》,後經整理成《道德經講義》,於光緒十年(1884年)刊刻發行。
關於黃元吉的辭世,比較詳細的敘述在李樂俅的《訪道語錄》:“黃元吉祖師清光緒十年丙戌,在四川自流井講道,最後解館,弟子恭送館外,黃當下飛升,徒眾見之,皆痛哭流涕,始後悔往日蹉跎,未嘗從師勇猛學道也。”另外,根據黃元吉的門人流傳,黃元吉是在眾弟子簇擁中,將肉身化為清風而去。
黃元吉一生傳奇異聞甚多,可以說是近代中國傳統內丹集大成者。自黃元吉之後,“天府樂育堂”一派在各地開枝散葉。黃元吉在四川講課的內容,被門人編纂成書,對於現代道傢內丹的修煉仍舊發揮著深遠的影響力。
根據門人所述,黃元吉是屬於道傢隱仙派。其法脈傳承為:廣成子→黃帝→岐伯天師→老子→尹喜→麻衣道者→陳摶→火龍真人→黃元吉。
黃裳生平於樂育堂傳授之講述,由門下弟子筆錄並編纂成《道德經講義》、《樂育堂語錄》、《道門語要》三書留傳於世。據傳尚有《玄宗口訣》、《醒心經注》、《求心經注》等書,然已經失佚。
《老子》,又稱《道德經》,是道傢學派的開山作,也是中國古典思想的基本經典之一。《老子》曆來受到重視,在傳統時代某些時候甚至超過六經。進入現代,《老子》成為哲學研究的熱點,更進入世界經典係列,為其他文化所瞭解。短短五韆言的《老子》,濃縮瞭中國人深層的經驗和智慧,是我們瞭解自己的一個通道。此次整理,收入瞭漢河上公的《老子河上公章句》、漢嚴遵的《老子指歸》和三國魏王弼的《老子注》。
##捲不離手,心中第一捲
評分##博導告訴俺們,現在博士論文動輒幾十萬字,誰看。字不要多,照著《道德經》5000字就行。俺血流滿麵,橫躺於地!娘娘也,這可咋整!
評分 評分 評分##某人在其MSN的TITLE上使用瞭《道德經》中這句“孰能濁以止?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問他知道什麼意思麼,結果等來瞭一句意料之中的從網上搜齣來的答案——在我眼中慘不忍睹的荒謬譯文: 誰能夠在渾濁中安靜下來,慢慢...
評分 評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各種念頭分彆概念標簽 就是有為法,就是這些念頭讓我們痛苦,我們要直接去質疑念頭,或者當念頭湧現的時候,隻是不接受不抗拒的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它的自生自滅,隨波逐浪而非隨波逐流,人豈能被自己做的夢給嚇死?我們都是大海...
評分##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評分##「19.059」導言很好。接下來先是白文熟讀爭取能誦,然後找《老子指略》來讀。想起之前聽我校道德經專傢韓鵬傑教授的講座,開篇便談某人在講話中引「治大國若烹小鮮」,大加贊賞並為之作注。替權力背書,知行不閤一,謬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