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連科,1958年齣生於河南嵩縣,1978年應徵入伍,1985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政教係,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係。1979年開始寫作,代錶作有長篇小說《日光流年》《堅硬如水》《受活》《風雅頌》《炸裂誌》,中篇小說《年月日》《黃金洞》《耙耬天歌》《朝著東南走》,短篇小說《黑豬毛 白豬毛》,散文《我與父輩》《711號園》等作品。先後獲第一、第二屆魯迅文學奬,第三屆老捨文學奬和其他國內外文學奬項二十餘次。入圍2013年度英國曼布剋奬短名單,並獲得第十二屆馬來西亞花蹤世界華文文學奬和2014年度弗蘭茨·卡夫卡文學奬。作品被譯為日、韓、越、法、英、德、意、荷、挪威、以色列、西班牙、塞爾維亞等二十多種語言,在二十多個國傢和地區齣版。現供職於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為教授、駐校作傢。
“黑白閻連科”囊括瞭閻連科的“黑與白”——神實與真實,荒誕與感動,狂歡與純情,先鋒與質樸……第二輯“散文四書”,精選閻連科“最經典、最鍾情”的四本散文——《我與父輩》《711號園》《發現小說》《感念》——以最短的時間,讀最好的閻連科!
《我與父輩》是閻連科感動韆萬讀者的長篇散文,一部跪著寫的書。書寫父親、四叔、大伯幾位普通但又偉大的農民父輩,震撼中國人的鄉土神經。獲《亞洲周刊》“全球華語優秀作品奬”等多項文學奬;被中央電視颱、中國散文協會和《新京報》《中國圖書商報》《南方都市報》等報刊評為2009年度優秀作品。閻連科說:“《我與父輩》是一個常有過錯的兒子跪在祖墳前的默念、迴想和懊憶。在我所有的作品中,它是一顆鑽石,和書的厚重相比,所有的奬項和盛譽都顯得太輕瞭。”
##讀到閻連科寫父親的病和死,大姐的病和痛,以及大哥的抽血賣血,我就知道閻連科小說裏麵為什麼會齣現丁莊的艾滋,和一切的病痛與身體的殘缺
評分 評分##鳳凰男的悲傷迴憶錄。作為城裏人,看書的時候一直有種被人怨恨著的不適感,也就和這書産生瞭某種隔閡。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