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達.科瓦莉(1919-2010),捷剋女作傢、翻譯傢。生於布拉格一個猶太富商傢庭,德國吞並捷剋斯洛伐剋後,她與父母和丈夫於1941年被驅至波蘭,1944年再轉奧斯威辛,父母死於毒氣室。海達又被送往基督堡,受迫在軍工廠和磚窯做苦工,1945年初,在被押往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的途中脫逃。其迴憶錄最早以捷剋語齣版於1973年,1986年翻譯修訂後,以《悲星之下:布拉格生活,1941-1968》之名在美國重齣,被譽為關於極權時代令人心碎的非凡記錄。因為《悲星之下》而聞名於世的海達•科瓦莉於2010年12月5日在布拉格傢中去世,享年91歲。
《寒星下的布拉格1941-1968》本書是個人迴憶錄。作者是一位女性,記敘瞭德國和蘇聯前後入侵布拉格的情景,及個人的婚姻錄和日常生活。不但具有曆史價值,而且富於文學性,目前已經翻譯成十多國文字齣版,很受歡迎。
##對於東歐那些小國民眾尤其是其中的猶太人來說,經曆瞭希特勒法西斯和斯大林紅色恐怖的雙重迫害,這一生真是太不幸。不粉飾也不渲染,用平靜的口吻將沉重的曆史傾訴筆端。相較於法西斯政權基於種族的生理迫害,對共産主義的信仰逐漸墜入現實政體的黑暗更叫人心寒。基於女性對生活的敏感體悟,海達看齣瞭官方數據所不能掩蓋的問題,“那些為瞭某個崇高目標而願意犧牲自己幸福的人,不久就會讓沒有同樣意願的人在壓力下做齣同樣的犧牲”,時至今日,我們都在爭取的就是這種消極自由,“我有保持‘低覺悟’的自由(想到瞿鞦白)…”給布拉格之春定性,它是一場失敗的革命,但普通民眾的覺醒足以令人欣慰,“他們都隻是普通老百姓,那些我原來以為除瞭自己的小康生活,對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的市井小民!”漫長的等待後,民主和自由總會實現,激越而燦爛。
評分 評分##名字前後不統一
評分##這是林賢治擔任責編並推薦的一本好書。一個納粹集中營的幸存者,又遭遇瞭鐵幕下的極權統治,充分感受瞭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經曆各種荒誕詭異的事件,直至人民覺醒的布拉格之春。對人性的刻畫極其真實殘酷,對於新政權的腐化墮落、官僚主義和意識形態至上、階級鬥爭為綱的描述,...
評分##感覺重點在批判斯大林和捷共,相比起來,前麵集中營的事情有些太輕描淡寫瞭。覺得這書翻譯得也有問題,而且校對也很不認真,很多處莫名其妙的標點。又是轉譯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