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賢治,當代著名學者和魯迅研究專傢,第六屆單嚮街書店文學奬年度緻敬人物。著有散文隨筆集《平民的信使》,評論集《鬍風集團案:20世紀中國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劄記》《自製的海圖》《時代與文學的肖像》,自選集《娜拉:齣走或歸來》,傳記《人間魯迅》《魯迅的最生十年》等。主編“20世紀外國文化名人書庫”“曼陀羅譯叢”“曼陀羅文叢”“流亡者之旅譯叢”“流亡者叢書”“世界散文叢編”;《散文與人》《讀書之旅》《記憶》等叢書、叢刊多種。選編《絕望的反抗》《野百閤花》《魯迅檔案:人與神》等數十種。
魯迅的使命在於要使“黑暗的動物”現形,使“鐵屋子”裏的人們無法昏睡和假寐,使大傢看見事實的實在性,使真理自明。可以說,魯迅的全部努力,幾乎都在於揭示時代的真相。
而林賢治作“一個人的魯迅”係列叢書,則在於發揚和傳承魯迅這一精神。他的筆墨重在描摹作為思想傢的而非文學傢的魯迅,更加突齣瞭他是如何用一生來履行自己作為知識分子的天然使命,如何在其最後的十年與國民黨政府、左聯、新月社以及青年進行論戰,其中包含瞭他對各個派彆的抨擊,對諸如專製、集權、書籍審查製度、人權、國傢、民族等一係列理論的冷靜思考,以及他對知識分子價值體係的構建與申訴。
##本書雖以魯迅的最後十年為綫索,但側重寫“十年”,十年中的政治狀況與文化思想狀況,當然,魯迅作為一麵旗幟深入參與其中,甚至是其中鬥爭的主角。本書為作者個人的閱讀魯迅的感發,寫法相對自由,比如引大量理論與觀點,詳寫處占大量篇幅,甚至讓讀者忘記這是在寫魯迅。魯迅是現代中國“不滿的文化”的一個永久象徵,如堂·吉訶德,“隻要我還活著,就要拿起筆,去迴敬他們的手槍”,而“一部《魯迅全集》,恰如現代中國的普羅米修斯之火”。
評分 評分##寫得好亂,主題很模糊。
評分 評分 評分##記2019年6月16日讀書會 《魯迅的青年時代》《魯迅的最後十年》 楊:這兩本書放在一起可以,雖然談論的對象是同一個人,但時間不同。周作人在半監禁的情況下,他的文字讀來奇怪,不像是弟弟在寫哥哥,文中稱:魯迅,他麵對的是一個已經被封神的偉大人物,周作人試圖做的是還原的...
評分##羽戈有文,對此書批評中肯
評分 評分##在今天的政治環境下談魯迅,是有價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