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宝德,1934年生,国立成功大学建筑学士,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及普林斯顿大学艺术硕士。曾任东海大学建筑系系主任、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国立台南艺术学院校长、中华民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
现任世界宗教博物馆荣誉馆长、汉光建筑事务所主持人、总统府资政、文建会顾问、教育部谘询委员等。
汉宝德先生是二十世纪后半,引领台湾现代建筑思潮,接轨国际现代建筑的重要学者。毕生以建筑为己任,思考空间与人文的关系。为了普及科学教育,他花了12年的时间筹设完成「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并担任首任馆长,以创新规划与深厚学养,将科博馆经营成极具吸引力的博物馆。任台南艺术学院创校校长,倡言美感是文明的基石,重启华人社会对艺术教育、美感教育的重视。
著有《汉宝德谈美》、《写给青年建筑师的信》、《设计型思考》等诸多作品。
《东西建筑十讲》是作者汉宝德2012年讲授的十堂“中西建筑文化”课的文本呈现,主要内容架构在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起点的西方建筑,与以中国黄河流域文化为起点的东方建筑的对比之上,呈现了从远古到当代的东西建筑及人文思潮,浓缩了“中国建筑史”、“西方建筑史”和“现当代建筑风潮”的精要。作者以不凡的见识和丰富的学养,在有限的篇幅内,钩玄提要,穿古越今,盱衡东西。全书行文晓畅,深入浅出,并辅以大量图片,是一本很好的面向一般知识读者的建筑文化普及读物。
##建筑是文化的体现形式!
评分##按照时间线对比中西建筑的脉络,不仅讲清楚了建筑的演变,更阐明了变化背后的社会原因,将建筑的变化还原到时代与历史演变的大背景之下,恍然领悟,清晰易懂,好的授课不一定是专业晦涩的
评分##走过那么多的罗马柱
评分##有古今有中外,沿着时间线中西对比一路讲过来,要比如何欣赏建筑好读,算是很好的科普。 阅毕。建筑是文化的反映,它承载的是一个地区经历时间积淀而孕育的风物果实,哪怕只剩下残垣断壁,透过隐藏在细节的设计,都可洞察到该地区的历史、人文、信仰、神话。 本书如果在书名中加入文化二字,即东西建筑文化十讲,恐怕阅读的感受会更好,反而单指建筑,让人懵懵。为什...
评分##此书是演讲而来,因此相对于其他建筑史相比更轻松随意,但思路和脉络还是清晰,将东方与西方建筑对照而谈。从起源到发展以及形成的原因、背景,结合实例做了介绍,相对好读些。但由于源自演讲,内在逻辑以及体系化地介绍还不够,某些概念没有图例相对照,不好理解。总的来说是本好的入门读物,让人有深入阅读的兴趣。 西方建筑的历史源自希腊和罗马古典时期,日后的建筑都由此汲取灵感,而发展中是对过往建筑不断地模仿、反叛、超越、回顾间循环更进的,但二次工业革命后建筑有了新的创造,虽然没有割裂,但有新的质变。这和近两百年人类科技飞跃不无关系。 东方的建筑由于环境缘故,土木建筑为主,几千年有进展,但唐宋前的建筑遗留的不多了,很可惜。明清以后规制固化,土木建筑发展停滞。古代器物的留存很多是靠墓葬和器物。
评分##非常好的普及读物讲得不算深,非专业者都能读懂,这就是好
评分##讲座的文字稿 youtube上有讲座视频 简明扼要的入门书,老先生那风度太爱了。第一次对中国建筑也能在西方建筑的谱系对比下有一丢丢了解的感觉了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