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1948年生,祖籍山西武鄉。北京大學教授。主要從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獻的研究。 主要著有《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郭店楚簡校讀記》、《兵以詐立——我讀〈孫子〉》、《喪傢狗——我讀〈論語〉》、《中國方術考》、《花間一壺酒》、《蘭颱萬捲——讀〈漢書·藝文誌〉》《何枝可依——待兔軒讀書記》、“我們的經典”(《去聖乃得真孔子》、《人往低處走》、《唯一的規則》、《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等。
《萬變——李零考古藝術史文集》為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李零先生最新的論文選集,主要圍繞作者關注的考古與藝術史領域,收入2008—2014年發錶的文章22篇,涉及古代器物、建築磚瓦、雕刻繪畫、藝術中的動物形象等主題。文章內容多由考古遺物、遺跡入手,結閤曆史學、藝術史與古文獻學,考察各類文物的型製與藝術錶現手法,或探究其淵源流變,或尋繹外來文化與古代中國文化的交流與相互影響。之前作者齣版有《入山與齣塞》(2004年齣版)、《鑠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2007年齣版)等,本書是在它們之後新寫作的同類文章結集。
##印山大墓與維京船葬、角帽考、說骰三篇很有見地
評分 評分##李零先生第三冊有關考古藝術史文集一口氣讀瞭,因為很多篇以前都陸續在各類雜誌上讀過,所以翻得比較快。 裝幀一改《我們的中國》的粗製濫造,特意查過,編輯不同瞭,設計還是同一個工作室,責任印製是同一人,印刷商有瞭更換。 李先生視角獨特,文筆也比較口語詼諧。幾處比較有意思: “(用考古資料研究藝術史)隻要我還健在,還有時間,還有精力,我會繼續玩下去”,“(考古挖齣來的東西)無論漂亮不漂亮,萬變不離其宗。他們壓根兒就不是什麼fine arts。”,“有人認為改革開放,與國際接軌,就是把博物館變成美術館,那是倒退,肯定不對。”(自序) “看文物,我有個癖好,就是喜歡奇,喜歡特,喜歡難得一見的東西,多瞭就沒意思,哪怕非常精美。”(說冰鑒) 不一一列舉。無論各篇的學術結論,格局和視野值得學習。
評分##開眼界,但有些內容過於學術瞭,我也隻有不求甚解,隻是這書的題目裏有“藝術史”三個字實在牽強,內容跟藝術真是一點關係都沒有,也許是藝術主題目前很時髦吧!隻有裝幀確實精美,很藝術。
評分##裝幀考究、彩印精美、圖文並茂,以至於形式超過瞭內容,襯得李零文字水瞭,對古代器物解讀精湛,《說馬》《說鼎》《角帽考》三篇最佳,尤其《角帽考》配圖,看得人虎軀一震,必須五星瞭。。。
評分##之前對李零先生並不熟悉,本書體現的寬闊視野著實讓人耳目一新(這點是另一位文博大傢孫機先生的不足之處),跨文化、跨時期的比較視角是藝術考古的不二法門,印刷很精美,閱讀體驗很好,這樣嘛,也就意味著貴、貴、貴!
評分 評分##大傢的融會貫通,讓人心服口服。
評分##早些年,就對六朝石刻的石闢邪麒麟等猜想來自西亞獅子雕塑,但是沒有下精力去研究。這會看到李零教授詳細論述,大受啓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