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清,1964年10月生于四川。1989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获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专业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98年于复旦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兼常务副主任,上海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史。著有《清季民国时期的“思想界”——新型传播媒介的浮现与读书人新的生活形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学术与社会——近代中国“社会重心”的转移与读书人新的角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胡适派学人群”与现代中国自由主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殷海光》(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胡适评传》(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等,并在海内外发表相关领域的论文数十篇。
自由主义是现代中国的重要思潮之一,“胡适派学人群”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翼。本书采用了新颖的研究框架,带有浓厚的“问题意识”,以详实的史料为依托,尤重杂志资料的疏理,把“胡适派学人群”和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演变放在近现代中国历史和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加以考察,既论述了该群体的人物谱系、政治理念及权势网络,也论述了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的关系及其在言路和现实世界中的处境,是现代思想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谈及中国现代文学,自然绕不开胡适这一灵魂式的人物,其一呼百应程度足以与迅哥相提并论。所谓“胡适派”的一群,是中国较为早期的自由主义与现代派学者,生于乱世,因理想而集结。 承上启下的过渡时代,往往因为混乱而迷人。“自由主义”以炫酷的名字和巨大的影响力登上历史...
评分 评分##“胡适派学人群”生长在社会失去重心(科举停废、辛亥鼎革)之后的整体性危机之中,通过大学、学会、报章杂志等制度性传播媒介几度聚集,拓展论述空间(公共舆论)和权势网络(政学关系),延续五四记忆与建构学术社会。“胡适派学人群”“讲学复议政”,以政治和文化精英为言说对象,于己,检讨角色与身份,于国,探求秩序与意义,在个人与国家之间申说民主政治,不幸的是,其超然的精英意识和改革的政治诉求既使其与民众疏离,也在大部分时段不见容于官僚,并且在革命与反帝的众声喧哗中失去了学生的信任。
评分 评分##在两次世界大战爆发、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20世纪,中国与世界上很多国家一样,经历着沉浮变迁。生逢乱世,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们作为时代的弄潮儿,享受着新文化运动的成果;不幸的是急风骤雨般的文学革命割裂了他们与传统的联系,这...
评分 评分 评分和傅斯年与殷海光相比,胡适都更像是个实用主义者而不是自由主义者。那一代“自由派学人”都没什么系统的思想建构,看问题也缺少康梁的老辣,所以在政治上的观点往往被淘汰。胡适和“胡适派”之间的分野是更有意思的话题。说到最后,都是有自由思想而无自由主义;看完了密尔罗素和杜威,也是绝对不够的。
评分##痛苦的自由主义者,尤其是是在当时的环境下,难于实践自己的目标认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时刻,自身不保的大众可有心思去体悟这远渡重洋的学问?然而,我们也清晰看到当时一批批知识分子的决心和信心,哪怕只改一点的爱人以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