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

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新西兰]乔弗里·巴钦(Geoffrey Batchen) 毛卫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16-7-11 精装 9787512208513

具体描述

乔弗里•巴钦是当代享誉世界的摄影理论家、著名摄影史学家。目前在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专门从事摄影史教学工作。他的著作包括:《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1999年,中文版即本书)、《勿忘我:摄影与缅怀》(2004年)、《威廉• 亨利• 福克斯• 塔尔博特》 (2008年)、《〈鞋子〉的意义何在:凡•高与艺术史》(2009年)、《停滞的时间:生命、摄影与死亡》(2010年)以及《每一个疯狂的念头》(中文版于2015年出版)。巴钦还主编了《零度摄影:反思罗兰•巴特的〈明室〉》(2009年),并合编《拍摄暴行:危机关头的摄影》(2012年)。2016 年4月,他策划的展览《流光溢彩:无相机摄影艺术》在新西兰戈维特—布儒斯特艺廊举办。同名书籍将由普利斯特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

《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是巴钦教授摄影理论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本书收集了大量与摄影早期实践及其环境有关的材料,通过典型的福柯式的分析,提出了“摄影术的出现并非由技术主导,而是来源于对再现瞬间的渴望”这一核心观点。作者的旁征博引与阐幽发微拓展了我们的视野,对摄影史论的研究深具启发意义。

全书由摄影理论翻译家毛卫东翻译,为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作,对一些重要的学术概念另作了详细批注。本书也因此在保持学术权威性的同时兼具可读性,亦可作为摄影史研究的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法国摄影史研究人员可以爆灯巴钦了~

评分

##前几页也太晦涩了,一上来就把人看懵了……不过作者能提出“摄影的渴望”这个思路,还是很有见地的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借由对形式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摄影批评的批判,batchen回溯了"摄影渴望"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诞生,并由其中诸多含混矛盾的话语叙述,质疑了形式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所试图标示的"摄影起源",进而揭示了两大看似对立的理论阵营,实际上共享了相同的认知结构——理性主义体系及结构主义逻辑。最后从福柯、德里达等人的理论出发,探讨了摄影身份的问题。在作者看来,摄影就是精心策划了这些不同概念——自然、知识、再现、时间、空间、观看主体和观看对象——之间特定关系的渴望,这一渴望联系着摄影身份的过去、现在和(充满危机的)未来。

评分

##借由对形式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摄影批评的批判,batchen回溯了"摄影渴望"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诞生,并由其中诸多含混矛盾的话语叙述,质疑了形式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所试图标示的"摄影起源",进而揭示了两大看似对立的理论阵营,实际上共享了相同的认知结构——理性主义体系及结构主义逻辑。最后从福柯、德里达等人的理论出发,探讨了摄影身份的问题。在作者看来,摄影就是精心策划了这些不同概念——自然、知识、再现、时间、空间、观看主体和观看对象——之间特定关系的渴望,这一渴望联系着摄影身份的过去、现在和(充满危机的)未来。

评分

论述部分真的半句话不离福柯…一段话不离德里达,看得我头疼。谱系学方法研究挖出的很多摄影概念诞生路上的故事倒挺有意思,与之前看霍克尼的《图画史》部分照应,但论就书本身的有趣程度远远不及。

评分

##Too Foucauldian and Derridean, but much better than Tagg. Batchen的“破”挺有力道,“立”的策略则略显讨巧,即:将摄影史(或用Batchen自己的话说,“摄影书写学”)的关注点从“摄影技术的起源”转移为“渴望摄影诞生的话语”。渴望摄影诞生的话语恰好在知识型突变的节点上接连涌现出来,这一点绝非偶然。在这场动荡不安的剧变中,摄影的“原–概念”(proto-)在文化与自然、短暂与永恒、空间与时间、主体与客体的两极间反复横跳,成了一个本雅明式的“辩证”理念。photo-graphy:photo(光)–graphy(写)。“光”与“写”的牢固结合(塔尔博特:“自然的铅笔”),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而中间的“–”默默地说明了一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