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傑伊·利夫頓 Robert Jay Lifton 是約翰·傑伊學院和紐約城市大學研究生院的著名精神病學和心理學教授。他廣受好評的眾多著述中包括《生中之死:廣島幸存者》(美國國傢圖書奬)、《斷裂之聯結:死亡與生命的延續》、《多變之人》和《毀滅這個世界來拯救它》。
《納粹醫生》並不是泛泛地展示和譴責納粹之惡,它通過對40個左右的納粹(其中29個納粹醫生)和80個納粹受害者9其中40個成為納粹的醫學助手)的訪談,作者試圖進入納粹醫生的心理世界。本書的研究目的並非簡單的譴責邪惡,更多地是為瞭“理解邪惡”。確切地說,作者試圖從醫生這個角色入手去迴答:為什麼“普通人”會變得邪惡?是他們“本性”如此,還是“環境”使然?如果是“環境”使然,這個“環境”又需要什麼樣的構件?
《納粹醫生》這本書所傳達的,與其說是納粹的危險,不如說是我們每個人自身所蘊藏的危險。曆史上奧斯維辛這樣的恐怖時刻並不多見,但是現實中像“斯坦福實驗”中那樣的“微納粹”時刻卻比比皆是:警察的刑訊逼供、強拆中的打手、打人的城管…有多少“普通人”在完成“角色轉換”之後可以若無其事地作惡?遊行中打砸搶燒,文革中的學生打老師,網絡世界的語言暴力,又有多少人在“集體”的遮蔽下中施暴?當一個人“脫下”作為個體的自我,“穿上”他者的身份,並隱身於集體的庇護,作惡行就變得輕鬆自如。而對於小惡匯聚成大惡,有時候“普通人”所需做的全部就是“彆過頭去”。納粹之惡不僅僅存在於曆史中,它一直在薄如蟬翼的文明之下蠢蠢欲動。
##人類的邪惡行為比動物攻擊行為可怕的地方在於人類會以一種崇高的理想和自欺欺人的心理機製去毀滅生命,而人類的科技實力和組織效率使屠殺效率奇高。 第一,納粹的屠殺計劃跟醫生、醫學傢緊密聯係在一起。(日耳曼民族感染瞭猶太人這種病毒,必須要對日耳曼民族實施“治療”,而...
評分##納粹醫生(未完) “當你走進一傢正在屠宰牲畜的屠宰場……裏麵的氣味也是它的一部分……並不僅僅是它們“牛”倒地死去等等。此後你吃牛排很可能感覺不太好。但當你每天都這樣做“待在這個情景中”,持續兩周,你的牛排就如同以前一樣美味瞭。”這裏說的“牛”,這裏的“牛排”...
評分##700頁的大部頭巨著,從心理方麵來瞭解納粹醫生的行為。書中對於納粹醫生恐怖行徑的描述真實到令人反胃,對於納粹醫生的行為也給瞭細緻探討。但是作為很多大部頭的書之一,內容的宏大往往會使關鍵的主題分散於全書各個部位,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就是一種摺磨。
評分##Neko的一韆零一夜,公眾號 對於任何正常人來說,殺人行為無疑會帶來嚴重的心理衝突:不安、恐懼和負罪感如影隨行,這犯罪的感覺足以影響一個正常人的生活。而納粹醫生們是怎樣擺脫這種犯罪感呢?今天我們從這個角度去認識那些墮落的白衣天使。 納粹醫生用三種心理學手段使自己...
評分 評分##主要基於與奧斯維辛納粹醫生的深訪,從生物醫學政治入手理解納粹大屠殺,最重要的概念是“雙重自我的角色轉換”。不過可能過分偏重於這種心理學認識,似也誇大瞭這種心理模式的普適性,但實際上這種心態在很大程度上恐怕是特定權力結構下的産物——一種不鼓勵反思、個人被教育得完全不去試圖改變結構的習得性無助無力,以及鼓吹為集體而獻身的狂熱。當然,在德國語境下還有一種有機共同體和神秘傾嚮的異教精神。此外,略為奇怪的是,作者似乎很少質疑這些納粹醫生的“口供”有可能是在“求赦”,實際上假設他們的自述都是可信的。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