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拜倫(1905-1941),英國旅行傢、作傢、藝術史傢,就讀於伊頓公學和牛津梅頓學院。他曾遠行到中國,並遊遍鄰近英國的大部分國傢。二十二歲時,他根據走訪希臘阿索斯山的經曆,完成《車站》一書。隨後他發錶兩部鑒賞拜占庭藝術的著作:《拜占庭的成就》和《西方繪畫的誕生》。遊曆俄羅斯與阿富汗的旅行經曆,激發瞭他寫作《前往阿姆河之鄉》的靈感,此書為他贏得1937年的《周日泰晤士報》文學奬。二戰期間,他奉派前往馬什哈德擔任觀察員,船隻行駛到蘇格蘭北方時,慘遭魚雷炸沉。他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英國旅行作傢羅伯特‧拜倫在1933年展開瞭一場奇特的中東之旅。他從威尼斯齣發,在塞浦路斯與友伴剋裏斯多夫會閤,接著行經貝魯特、耶路撒冷、巴格達和德黑蘭,最後抵達奧剋西安納──阿姆河之鄉,也就是形成阿富汗和俄羅斯部分邊界的阿姆河的發源地。通過追尋波斯和阿富汗伊斯蘭教建築起源的過程,拜倫激發瞭無數旅行者和作傢的靈感。本書不僅是提供娛樂的遊記,還是對中東地區建築珍寶的可貴記錄。
所有旅行文學中最好、最博雅、最具娛樂性的一部書。
——簡•莫裏斯
任何廣泛閱讀過20世紀30年代旅行文學作品的人都認同,羅伯特‧拜倫的《前往阿姆河之鄉》無疑是當中傑作。
——布魯斯•查特文
“文明鑒賞傢”羅伯特•拜倫追尋波斯和阿富汗古建築起源
一場奇特而深刻的中東之旅
一部激發無數旅行者和作傢靈感的珍貴作品
金萊剋式的幽默筆調,略帶尖酸的刻薄評論,細膩委婉的洞察力,對異土文化的熱情,一度風靡英國讀書界
##感嘆一下作者旅途中詳盡的日記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No.051】作者的幸運在於他能去到那些地方,並且尚有殘存的古跡供他參觀。
評分##1930年代從威尼斯齣發,經大馬士革,前往波斯、阿富汗,前後十一月,對建築、人物、古代和當代曆史生動描述,細節豐富,然而尚不滿30歲,學識、文筆不得不令人贊嘆。不過,人對自己不瞭解,興趣還沒有那樣濃厚的事務,總是難以走心吧,看的過程時常腦遊四海,對作者寫的人事景物,難以共鳴。以後再多瞭解中亞史地吧。頁342-343,本次旅行後半段,作者在五月的麥馬納時,對莫爾剋洛夫特1910年前探險阿富汗隨身帶瞭30冊都覺得少,於是吐槽現代旅行傢隻知道藉科學之名揮霍財物,卻不肯隨身帶一本書。作者熱愛異域旅行,又如此嚮學,自覺訓練旅行中的觀察力,活靈活現地記述旅行,真是令人汗顔。p.s.曆史上濛古、印度,以及當時英國、俄羅斯一南一北影響中亞深遠。近代英國人探險頻繁,給後人竟留下如此多作品參考,國人還需補課。 與東方“求法”不同的是,西方的旅行充滿瞭探索精神,那些高揚著民族主義的孤獨的旅行者。用他們明澈的眼睛,超凡的體能,以及堅強的意誌行走八方,書寫齣蔚為壯觀的旅行文學。 閱讀拜倫,能體驗到他所說的Voyageur的精神,為增長見識而來,抱著互相欣賞的態度,而他本人,也...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