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陈鼓应,1935年出生于福建长汀,1949年随父母赴台,1956-1963年先后就读于台湾大学哲学系及哲学研究所,师从著名哲学家方东美、殷海光。1973年,因参与台大校园内的保钓运动,发表时论,被当局解聘,引发了长达两年左右的著名的“台大哲学系事件”。1979年离台赴美,1984年到北京大学任职。1997年,台湾大学为其平反,他又回到台大任教,直至退休。2010年起,受聘为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 陈鼓应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著有。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此次出版的“陈鼓应著作集”系列,是他学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又是优秀文学作品,几千年来流传甚广,影响极大。《庄子今注今译》参考了古今中外各种校注本,择善而从,对《庄子》全书作了详细而全面的注释和今译,是一部经典的《庄子》通俗读本。本书最早于1974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华书局于1983年以繁体字再度印行。其后作者又对注译的老、庄两书分别做了较大幅度的修订,继续交由中华书局出版。1995年台湾商务印书馆重排发行,2007年北京商务印书馆以简体字排版印行。后中华书局以台湾商务印书馆本为基础,吸收了北京商务印书馆简体字本的新修订内容,再与中华原版复校,改正了原版的一些排印错误,全书增删异动之处约一百多条。中华书局这次重排本,是作者自己最为满意的一个修订本。此次作为著作集之一种而再版。
##木心有言:若说西方的哲学是歌剧,那中国哲学就只能算是民谣。确实,以西哲为印证,老庄思想并不难懂。但所标举的本无、守静却又是西哲所无。《庄子》更是一部先秦艺术家丛书,文学性胜出于其思想性,或者说其文学性远远拔高了其思想性。南方人的文采飞扬呀。“老庄”并称,我以为思想之质出于老子而文出于庄子。《胠箧》《盗跖》对儒教的反动,千古以来不知道暗暗给中国文人透了多少气。内篇七部篇篇都好;外篇《在宥》《秋水》《胠箧》印象最深;杂篇《寓言》是庄子写作原则,《盗跖》是小说笔法(盗跖更是以武犯禁的偶像级人物),《天下》中所列老庄之所不同及惠子思想的两篇概要则所论中肯即便非庄子所写也至为紧要。
评分##白话的译文真心还不如百度百科,不符合现代说话习惯且不通畅
评分 评分##如果你是一个爱好旅游的人,当你走在不同的城市,尤其不同的国家,你也许也有过这种微妙的感觉:一方面,世界正在不可阻挡的趋于同化,人们用着同样的科技产品,甚至用着不属于自己故乡的同样语言流利交流;一方面,你依然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猛烈碰撞,特别在于东方之于西方...
评分 评分##庄子内七篇,真是字字珠玑,读来酣畅淋漓呀!此前没读真是太惭愧了!!
评分##陈鼓应先生的这个注本广泛引用了各家注解,甚至有英译本,疑难处豁然而解,质量非常之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