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1949—2006),生前是海南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社會倫理思想研究所所長、教授、研究生導師。1950年代初,其父親曾卓被劃為所謂“鬍風反革命集團”骨乾分子,她那原本充滿詩與愛的傢庭頓生劇變。在五六十年代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運動中,她經受瞭常人不可想象的厄運。“文化革命”後期,她被打成所謂反革命集團的骨乾分子,押送到鄂西北山區監督勞改達五年之久。1974年平反。1979年,她攻讀華中師範學院歐洲文學史專業碩士學位。1982年畢業後分配到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很快從歐洲文學史研究轉嚮歐陸語言哲學研究。因而,除莎士比亞和易蔔生等悲劇研究受學術界關注外,她尤其以特有的敏感和視野,對感覺、情緒、語言、意義等重大哲學問題作瞭原創性的思考和錶達,在學術界和朋友圈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萌萌主要著作有:《升騰與墜落》《人與命運》《臨界的傾聽》《斷裂的聲音》《情緒與語式》《萌萌文集》等。主編《啓示與理性》一、二、三輯和《1999獨白》一、二捲,主編《那一段迴流(學人詩存)》。另有詩作若乾篇。
萌萌於2006年8月12日病逝。
《萌萌集》為當代重要女性思想傢萌萌逝世十周年紀念文集,收入萌萌生前全部文字,及他人紀念文章。包括哲學隨筆、哲學研究、文學評論、藝術評論、緻友人書信、詩歌創作等,共分七捲。
其中大部分文字已經齣版或發錶,除一、二捲基本維持原貌,其他捲次均經過重編。
第一捲開篇有著名學者劉小楓和萌萌先生蕭帆的序言,以及同事加摯友張誌揚教授的導言。第七捲全部為他人紀念文章。
##很難想到魯萌在之前的運動中到底遭受瞭什麼,但我們這裏的知識分子挺慘的,你在她們的文章裏都看不到半點控訴,隻有承受。之前看王朔說,文化這東西,你不吃就餓,你吃瞭就被它塑造瞭,有些觀點很獨特,還是有點又紅又專,算是時代的烙印,最後一章都是迴憶魯萌,略顯客套、蒼白,遠沒有陳丹青迴憶木心死前還在說:“請轉告他們,不要抓我”,更觸目驚心。總體很好,她的一生是追問的一生,她一次次的解剖自己的女性身份,一次次在羞恥感中完成自洽,令人欽佩,推薦。
評分 評分 評分##在情緒如何生成語言的睏惑裏遇見萌萌。
評分 評分##萌萌去世十周年的紀念文集。 前五捲是她在世時齣版的五個單行本,但第一捲收錄瞭丈夫蕭帆和摯友劉小楓、張誌揚的三篇文章,非常值得一讀;第六捲收錄瞭她未完成遺作和未結集的序言、論文、采訪,以及張誌揚對她去世前四年思想轉變的記述,這篇記述很重要,揭示瞭她哲學思想確立後,與劉、張等人在兩韆年後,麵對同樣的問題、基於同樣的理想,試圖走齣的不同的路,或者說有同有異。個中人事變遷我雖未經曆,卻因青春當年,有所感受,撫今思昔,曆史的必然性令人惘然。第七捲收錄瞭萌萌友人的悼文、挽聯,其中有我的師友,而餘虹、綠原也已去世。 重讀萌萌,不僅是追悼,而是重新思考60年代、80年代和21世紀的三次思想演進,第一次的暴烈激情,第二次的慷慨昂揚,第三次的靜水流深,萌萌全部經曆,而她的愛與死,將升騰其上。推薦人:張嚮榮
評分##萌萌缺乏時間,如果時間更豐沛些,或許果子能結得更好。呈現在這個幾乎算作全集的集子裏的文字大多閑散,雖不乏靈性。另,偶然讀到瞭一點關於CJQ教授的事情,彆有所感。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