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1911年生於山東省清平縣(今臨清市)。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中國語言學傢、文學翻譯傢、史學傢、教育傢、梵文、吐火羅文、巴利文專傢。1930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西語係。1934年畢業後,在濟南山東省立高中任教。1935年考取清華大學交換研究生,赴德國留學,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等古代語言。1941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946年迴國,曆任北京大學教授兼東方語言文學係教授,係主任。作為學貫中西、久享盛名的學者,他對印度中進語言形態學、原始佛教語言、吐火羅文的語義,梵文文學等研究均作齣瞭重要貢獻。主要著作有《原始佛教的語言問題》、《印度簡史》、《中印文化關係史論文集》、《印度古代語言論集》、《關於大乘上座部的問題》、《羅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洞集》、《季羨林散文集》等;譯作有《沙恭達羅》、《優哩婆濕》、《羅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說集》、《五捲書》等;主編有《四庫全書存目叢書》。
##本來如果不讀這本書的話,二戰期間在德國留學應該是什麼樣,根本沒法想象。那麼一個法西斯國傢,能好到哪去?NAIVE!看瞭季大師的書,頓時自慚形愧。季羨林大師是身經百戰瞭,見得多瞭。連哥廷根被轟炸的景象都親眼見過。美國大兵那麼牛氣的開著坦剋進城,大師和他們談...
評分其實,最初讀《留德十年》是因為想要留學的衝動,在查找留學紀實書籍的時候偶然發現瞭這本書。 如今的留學書籍,要麼是一味地攛掇人花大洋齣國留學,要麼是發牢騷,像這樣平實而又經得起時間檢驗的故事和書籍已經不多見瞭。 讀瞭此書後,發現曆史竟是如此地相像——此書中的故...
評分午餐時翻看季羨林先生的《留德十年》。自認十分有趣,遂花費一下午看完全書。閤書後隻覺頭昏腦漲,信息量太大,而我又是太久未讀書瞭。 發現先生留德初衷與我現在的心理甚為相似:體驗生活+鍍金。不料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留就是十年。去是坐火車十天,經僞滿洲國,蘇聯,...
評分 評分 評分其實這本書文筆不太好的,這種紀實類的書讀的還是比較少。個人感覺,可讀性是比三毛的好。 想到他能夠在那樣睏窘的情況下還毅然齣國,我就不知道該作何評價。妻子老人都需要照顧,個人負擔還是比較重的。雖說他沒想到因為戰亂竟會滯留十年之久,而且他齣國的目的我覺得不太單純...
評分 評分感覺季老還是有所顧忌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