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1918年9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还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已经成为一部“必读的民族典籍”。还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
《坟》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鲁迅的杂文被世人称为“史诗”,他在艺术上突出地运用史笔,生动形象地引据事实,表达自己的是非爱憎,指陈时弊,论证古今。通过杂文,鲁迅显现出他不屈不挠与旧势力战斗到底的革命形象。
鲁迅的杂文合集,其中《节烈》、《娜拉》(搭配戴老师《未完戴续》19-23集+《浮出》观感很好)、《父亲》、《后记》这几篇尤值一看(但《寡妇》那篇不能够完全认同...)。唏嘘的是百年过去了,对这些问题的批判却仍然适用于当下的中国… - 1.《我之节烈观》揭露了女性是如何上...
评分 评分##人生的终点只是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无须谁指引。问题是在从此到那的道路。 《坟》这本杂文集我读得比较吃力,主要吃力在开头的四篇用文言文写的文章(《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鲁迅写的文言杂文语言是比较规整的,很有晚清学究的样子,他在《写在<坟>后面》里说自己受了很深的古的东西的影响也可见一斑。 ...
评分 评分##此前还真没囫囵地读过鲁迅的杂文集——囫囵的意思,是说看囫囵的书而不是单独的文章。第一感受是:想必我一直的印象太偏了,鲁迅的杂文原来特逗!我并不懂什么是幽默,此刻只觉得这个逗字是不错的,就是很逗,字里行间仿佛都憋着笑。一点不横眉,一点不冷对——如果有的...
评分 评分【藏书阁打卡】 篇篇有名。《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三篇文言文读来吃力,但可见鲁迅对于西学的了解。《摩罗诗力说》依然有文学理论的价值。《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方面批判传统,一方面提出新主张,一百年不过时,今天依然要问,娜拉走后怎样?层层反思,振聋发聩:“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论胡须》《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论挣了眼看》以小见大,耐人寻味。
评分 评分##有够无聊的,往后他的“论”不再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