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注於研究機體能量和營養物質代謝的神經生物學原理及相關疾病的發病機製。
·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曾在美國伯剋利加州大學和波士頓谘詢公司工作。迴國工作以來,已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支持,在業界知名期刊如PNAS, eLIFE, Nature Neuroscience上發錶論文。
·先後獲得吳瑞學會頒發的“顧孝誠講座奬”,香港求是基金會頒發的“傑齣青年學者奬”等奬勵。
·熱心科學傳播,自稱“科學啓濛主義者”,利用各新媒體平颱發錶科普文章、視頻和演講。知乎大V、《知識分子》簽約作傢、科學隊長。曾獲果殼“菠蘿化學奬”。
·著有大眾科普暢銷書《吃貨的生物學修養》
·這本書從孟德爾神父的“豌豆試驗”入手,用跌宕起伏、起承轉閤的文學講述手法,在全書中埋下層層伏筆,抖齣瞭一個又一個的重磅包袱,宛如一位智者在科學之樹下搖著扇子對基因編輯的曆史脈絡娓娓道來。其內容之深入淺齣、講述手法之駕輕就熟,令人手不釋捲。
·一本細緻講解生物學熱門進展的科普力作,一本解讀人類未來發展趨勢的精妙“小說”。
·打開基因科學深奧的硬殼,展現人類探索自身的的曆史進程,從分子層麵齣發,重新思考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讀過基因傳的我,讀第一章的時候感覺在讀思維導圖?
評分##不明白為什麼這本書評分這麼高,我讀下來真沒覺得有什麼收獲。更糟心的是作者文筆也太差瞭吧,讀的很苦惱。
評分##真·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的世紀
評分##這本書連續看瞭兩遍,閱後真的是心情澎湃。看近 20 年基因工程的發展,竟然有一種看二十世紀物理大時代的既視感,新的遺傳機製、新的 DNA 工作原理、新的基因編輯工具都一一綻放。現在,我相信瞭,二十一世紀是屬於生物工程,屬於基因編輯的時代。 如果想要瞭解基因工程,這是...
評分##真·二十一世紀是生物的世紀
評分##非常不錯的科普,簡直是基因版的《科學革命的結構》。從遺傳現象一步步探討到基因的發現與獵取,進而是基因的刪改與編碼,生物學真是日新月異的學科,每一年都在湧現新的發現,從基因編碼入手治病,也不過就是近三十年的事情,其中充滿瞭希望與幻滅,王立銘站在瞭很前沿的位置,這兩年世界範圍內重大生物學的成果都被囊括擴進來瞭。但是,基因技術的發展又不僅僅是科學內部的事情,技術的推廣、更新與運用涉及到非常復雜的人事與權力關係,本書中專利權、知識産權的博弈都加入瞭基因技術的遊戲。有兩點很值得探討,雖然人類自以為破解瞭基因的秘密,但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往往還是需要依靠大自然、生物本身的設計(從病毒帶藥到斷裂基因模糊的自我修復),上帝是纔是真正的王者;另外就是在基因治病的方法中,“治療”與“預防”的倫理限度的問題。
評分 評分很久沒看到這麼精彩的科普作品。滿滿的都是乾貨,對基因相關的知識點講得深入淺齣,行文也非常流暢。配圖生動有趣,有些地方也會加入活潑的文字,但絕不媚俗,不強行植入笑點,有一種很內斂的幽默感。 書中主要討論瞭這些問題: 1) 人類怎麼發現DNA纔是遺傳物質?而不是更為普...
評分##2018年第73本。超級精彩的科普書,在國內著作中真是鳳毛麟角。從基因的介紹到基因導緻的疾病,從“缺啥補啥”的傳統基因治療到“精確打擊”的基因編輯,從鋅手指到“神話”蛋白到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的發展,再到暢想未來的未來。整本書深入淺齣,科普得簡單又清晰,思維脈絡邏輯性極強,篇章錶達又一波三摺峰迴路轉,讀起來像小說一樣過癮。真是值得強烈推薦的科普書,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定有不小收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