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学者、作家。1952年5月13日出生于北京,1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业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万寿寺(珍藏版)/王小波全集》讲述了关于现在、过去、自我、记忆,穿越时空和地域的故事,主人公的遭遇和唐代传奇人物薛嵩、红线的遭遇古今交错。作者以借古喻今的手法,自由奔放的想象力,收放自如的叙述技巧,构筑了一个虚拟、魔幻、诡异的时空世界。通过一段段荒诞有趣的故事,作者展现了对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性格的独到解析,对中国现实问题也有深层的隐喻。
##王二讲雨果笔下的笑面人“谁看他都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只有他还挺拿自己当真”实是自我解嘲。王小波照寻常方法写小说,便是把自己囚在一种私人固化的语调里,像一头让黑布蒙住了眼睛的牛四下里奔窜。他的较真在别人看起来就像是耍流氓。 要让他以高贵的方式写小说,他也写不出来。所有努力在最后都会落回到牛皮糖一样的语调中来,被认为是桀骜和另藏深意,其实是他熟悉的笔法,一个人把笔法发展到了极点,而不是去刻意追求高贵,写下的东西也就能反映出他的真实心境。我们读这些小说不是读他瞎琢磨出来的故事,而是读王小波这活生生一个人。
评分##王小波《万寿寺》是他写定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篇幅最长的一部小说,更是他追求极限写作,探求小说的无限可能性的一部小说。他曾说过:写《寻找无双》时,还是中规中式的,写《红拂夜奔》时,对叙事本身就有点着迷,不再全神贯注于写故事。《万寿寺》则全然不关注故事,...
评分 评分##上个月看的是红拂夜奔,这个月是万寿寺。两部小说写作手法相似,都是关于主人公王二和唐代人物的故事,双线叙述,古今交错,跨越时空和地域。读的第一部王小波小说是红拂夜奔,觉得很惊艳,这部相比更淡了些。发现小说里的男主角手工都不错,女主角都很有个性。一个故事有各种版本。
评分 评分##看了王小波的长篇《万寿寺》,他的确做到了如他所说,写一部有趣的小说。回想一下,从小到大看过的小说,除了大部分书名和作者以及少部分故事情节和主人公,其他一概不记得了,当然这也可能有我个人的原因,我的记性一向不好。另外,我还算一个比较功利的阅读者,在我看来,励...
评分##王小波在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万寿寺》中,凭借汪洋恣肆的想象力,通过反虚伪道德论的唯美笔触,构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诗意世界,抒发了他对自我生命的实现与超越的向往和追求。 《万寿寺》的叙述者“我”是北京万寿寺历史研究所里的研究员,撰写有关唐朝时湘西节度使薛...
评分 评分##文字和文字之间是有壁的! 王小波说:“这个世界上好的东西不多,我愿意为之付出生命。”他说的,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智慧和自由。和他写的那个在万寿寺里工作失去了记忆的倒霉家伙一样,他始终在“学院派”的扼杀中努力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东西。 一个是现实生活中失去记忆的“我”,一个是“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