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學者、作傢。1952年5月13日齣生於北京,1968年去雲南插隊,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商業管理。1984年至1988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學習,獲碩士學位後迴國,曾任教於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後辭職專事寫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於北京。
《萬壽寺(珍藏版)/王小波全集》講述瞭關於現在、過去、自我、記憶,穿越時空和地域的故事,主人公的遭遇和唐代傳奇人物薛嵩、紅綫的遭遇古今交錯。作者以藉古喻今的手法,自由奔放的想象力,收放自如的敘述技巧,構築瞭一個虛擬、魔幻、詭異的時空世界。通過一段段荒誕有趣的故事,作者展現瞭對中國曆史和中國人性格的獨到解析,對中國現實問題也有深層的隱喻。
##人擁有此生此世是不夠的,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這是王小波在萬壽寺說的,他在萬壽寺裏用瞭彩筆,這與其他的小說是不一樣的,這是他最華麗的小說瞭,不斷的重寫,失憶,現實和故事,還有虛寫的曆史,令人眼花繚亂,我仍然覺得這是中國最好的小說: 主角失憶瞭: *莫迪阿諾在...
評分 評分有那麼一種書,總是讓你能迅速看清周遭的世界,看清自己、看清身邊的那些人。 比如,讀完《源泉》和《阿特拉斯聳聳肩》之後,我抬頭,發現身邊那些熟悉的人立即分成瞭“創造者”和“寄生蟲”兩大類。寄生蟲、二手貨(second hander)們,“they create nothing”;而創造者則...
評分##前三分之二在寫紅綫和薛嵩的故事,中間穿插著失憶的王二和白衣女人的現實,到瞭後三分之一,現實的“我”開始進入虛構的故事,一會兒是要和薛嵩親密的小妓女,一會兒是幫薛嵩攻塔的錶弟。到瞭攻塔的部分,紅綫的內容也漸漸隱沒,成為身份更不確定的“女孩”。最後是萬壽寺往事,白衣女子嫁“我”為妻,時間綫提前到迴憶裏,因為白衣女子的可愛程度和紅綫近似,讓人覺得虛構的紅綫進入瞭現實,抹去瞭之前穿插部分白衣女子令人討厭的成分。但這樣的閤二為一,感覺不那麼圓融,還是少瞭一口氣。元小說寫得不晦澀,不知識分子,說庸俗也太謙虛。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我把記憶當成可厭的東西,像服苦藥一樣接受著……而記憶本身,則是個帶有根本性的領域,是擺脫不瞭的。”
評分##翻瞭記錄纔發現這是第三次看瞭。在曆史和現實的來迴閃現中,“我”終於發現瞭自己是個修理工,而且是個不愛講假道學的自由派。現實是雜碎令人摸不著頭腦的,王小波的邏輯必須要在故事裏纔可以天馬行空,所以他纔要不停地迴到湘西的寨子裏,一遍遍改寫紅綫和薛嵩的場景。這篇還是冗長瞭一些,結尾倒還是很好,看得令人悵然,也許就是一次次囉嗦的敘述中把長安城和湘西寨也住在瞭我心裏。翻完它,最後“一切都無可避免走嚮庸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