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书中提出的思考题一样,似乎在这个越来越小的世界里,人们对建筑,尤其是古建筑中蕴含的美似乎越来越缺少鉴赏力了。在炎黄子孙繁衍生息的这片土地上,如今的建筑风格在经历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占绝对主导的时期过后,呈现出来的多元化总归是让人不胜欣喜的。而所谓“礼失求诸野”,可今天看到的城市边缘的文化形态在其兴盛的当年,又何尝是“野”呢?作者携其赤子之心走遍华夏山河,探寻中国各地域文化兴盛时留下的印记,并把自己的学识和感想融入其中。虽然年纪尚浅,却有曲径探幽的尝试;虽然稍欠火候,但也看得出思虑颇多。若假以时日,相信作者必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是为评。
评分 评分##从中国建筑蕴含的文化彰显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包含了建筑、文化、旅游多种知识。
评分##作者选取了“中国建筑”中代表性的窑居、土楼、晋院、徽宅、苗寨、四合院来展现中国建筑文化,彰显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创意新颖,内容丰富。值得阅读。
评分 评分##推荐!!!建筑现代化之殇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建筑及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结晶。由此触发的中国智慧理应引起广泛思考。如何在更符合人性的建筑空间里自由生活,保持身心与自然的和谐是永远的话题。 本书倡导从建筑中汲取有生命力且可传承的东西,并且把中国古典元素与西方建筑进行横向比较,中与西进行跨时空,跨地域的交流,足以可见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值得一读。
评分 评分##之前读苏立文写的中国美术史时,会感叹于他的通透和独特视角,细想,这便是一个异国汉学家独有的特质。 实际上,所有艺术类别都存在一个视角问题,包括建筑。书中将著名建筑师路易·康与中国的老子相连——康的“oder”不同于常规翻译的“秩序”,在某种意义上,它与老子的“道...
评分##建筑门外汉,书店里看完了这本书。书中处处可见作者认真真挚的痕迹,也弥补不了本书学生论文般的稚嫩。本书把几种典型中国古典建筑的文化背景、结构特色做了些简单的交代,穿插些作者个人的小感悟,还不时营造些诗意的氛围,可做入门兴趣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