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欧梵,1939年生于河南,后随家迁台湾。1970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哈佛大学等,现为哈佛大学东亚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主攻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研究,著有《上海摩登》《世纪末的华丽》《铁屋中的呐喊》《西潮的彼岸》《中西文学的徊想》《徘徊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现代性的追求》《我的哈佛岁月》《狐狸洞话语》《世纪末的沉思》等,因酷爱音乐电影,亦有若干专著涉猎,如《音乐札记》《音乐的遐思》《睇色戒——文学.电影.历史》《自己的空间:我的观影自传》等。
民初的文人有一个喜欢看戏的传统,他们不单止看,更爱研究戏曲,当然也有一些人沉溺其中的,捧戏子的大有人在。到了三十年代,电影开始发展,由无声演变到了有声,从美国的荷里活影响到了中国。舞台上的戏曲表演受到了冲击,看戏演戏都相应少了。原来喜欢看戏的人不一定改看电影,但是,许多以前不看戏的人,却被电影吸引住了。李欧梵著的《不必然的对等--文学改编电影(精)》可以说是一个老影痴的观影札记。
##很“轻”。杂谈性质,偶有闪光之处,但总觉得差点意思。
评分##关于哈姆莱特改编的电影和文本对比的分析,深入浅出,视野开阔。战争与和平的部分写得也很精彩,深受启发。
评分 评分 评分##略有学术趣味的观影札记,可惜片都太老了。
评分##题材非常吸引我,人文这个系列的预告出来我第一想看这本,买到手也先看的这本,不是不好,但还是有点小失望。文字力求通俗但又不由自主的学术,尽管作者不断强调自己“老了”“有偏见”,但还是感觉得到把自己好恶输出出去的急切,不停地感慨港青乃至中国青年都“不读书”。然而作为稍微读过点书也看过点他评的电影的读者,可能就有自己的想法,无法受到感召了。当然,几个观念还是很值钱的,比如书名,比如一流作品和一流电影的关系等等。
评分##题材非常吸引我,人文这个系列的预告出来我第一想看这本,买到手也先看的这本,不是不好,但还是有点小失望。文字力求通俗但又不由自主的学术,尽管作者不断强调自己“老了”“有偏见”,但还是感觉得到把自己好恶输出出去的急切,不停地感慨港青乃至中国青年都“不读书”。然而作为稍微读过点书也看过点他评的电影的读者,可能就有自己的想法,无法受到感召了。当然,几个观念还是很值钱的,比如书名,比如一流作品和一流电影的关系等等。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