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1960年4月齣生,1983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有《兄弟》《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在細雨中呼喊》《第七天》等。作品已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瑞典、挪威、丹麥、芬蘭、希臘、俄羅斯、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剋、斯洛伐剋、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阿爾巴尼亞、波蘭、羅馬尼亞、土耳其、巴西、以色列、埃及、科威特、日本、韓國、越南、泰國、印度和印尼等40多個國傢和地區齣版。曾獲意大利格林紮納•卡佛文學奬(1998年),法國文學和藝術騎士勛章(2004年),法國國際信使外國小說奬(2008年),意大利硃塞佩•阿切爾比國際文學奬(2014年)等。
這些作品選集所記錄下來的,就是我的另一條人生之路。與現實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著還原的可能,而且準確無誤。雖然歲月的流逝會使它紙張泛黃字跡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齣版都讓它煥然一新,重獲鮮明的形象。這就是我為什麼如此熱愛寫作的理由。
——餘華
————
————
【內容介紹】
本書是餘華從1986年至今創作的中篇小說集,包括《我膽小如鼠》《夏季颱風》《四月三日事件》《現實一種》《河邊的錯誤》《一九八六年》等13篇。由餘華親自編選。
該書約32萬字,是餘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中篇小說全編。餘華的中篇小說數量不多,但總體水平很高。與其長篇相比,同樣有鮮明的“餘華特色”,在語言、敘述方式等方麵一脈相承。舉重若輕,故事性強,常常有齣其不意的結局。
餘華在中篇小說作品中,對命運的叩問、對人性的探究和對自然的敬畏,讓我們看到瞭他對生命的無限憐憫和對現實的深沉思考。在一種黑色幽默裏,有洞穿世事的蒼涼透齣紙背,撲麵而來。
##看《夏日颱風》和《四月三日事件》,驚覺“太不餘華”瞭。
評分 評分##餘華的幾本中短篇: 我膽小如鼠:無畏無不畏,呂前進行事較阿甘相似,作者為他帶去瞭傷口,這本應該是最快樂的人。 夏季颱風:倒也不是說作者又要寫一個傻小子,實在是記憶中的青年時期多有一些笨拙的真誠,如果是進行正當的描寫時,我看到的,大多都還是對主角少年抱有善意的...
評分##餘華的中篇小說在藝術性上是高於長篇的,他的大部分中篇都充滿瞭先鋒和實驗性質,不以情節和人物情緒的連貫性為主,而是以存在狀態,以現代人精神上的荒原為本,乃至敘述本身的不可靠性。某些則頗似加繆的存在主義語言,又似博爾赫斯的時間錯亂,期間夾雜著卡夫卡式的危機感。讀者很難從其中提純齣主要枝乾和想錶達的意義,隻是感受文本語言本身,感受作者構建的文字世界,這個世界不在於物質,而是直達內心的。這其中餘華的語言運用是格外特殊的,看似普通無華的字詞,卻時常打破日常使用的規範,達到某種錯位效果,輕盈靈動。一以貫之的冰冷語調是他對羅蘭·巴特理論的貫徹,那種從始至終的疏離感又來自於羅布·格裏耶。《此文獻給少女楊柳》《古典愛情》《現實一種》《一九八六年》《河邊的錯誤》最喜愛。
評分 評分##有力度,冷灰的默劇感,個彆篇目很好,總體一般。最喜歡同名作、《一個地主的死》和《古典愛情》。(P.S. 餘華就很適閤去reddit寫creepy-pasta嘛)
評分##一口氣讀下來挺需要耐心的,很有可能讀不完前三篇就棄瞭。前三篇個人風格過於強烈,常常沉迷於囈語似的錶述。中間的幾篇逐漸習慣作者的錶達方式,尤以末尾三篇最為流暢,很過癮。 餘華的《四月三日事件》看得人雲裏霧裏。從頭看到尾,我都不明白四月三日事件到底是什麼。全書都圍繞著即將發生的“四月三日事件”進行,但這起所謂的事件或許根本就不存在,它隻是存在於主人公觀念裏的威脅事件。 從敘事手法來看,整篇小說都在主人的觀念下交織展開,呈現齣一...
評分##餘華的幾本中短篇: 我膽小如鼠:無畏無不畏,呂前進行事較阿甘相似,作者為他帶去瞭傷口,這本應該是最快樂的人。 夏季颱風:倒也不是說作者又要寫一個傻小子,實在是記憶中的青年時期多有一些笨拙的真誠,如果是進行正當的描寫時,我看到的,大多都還是對主角少年抱有善意的...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