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者的抉择

游牧者的抉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明珂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18-6-30 精装 9787208150683

具体描述

王明珂

著名历史人类学家,1952年出生于南台湾黄埔军校旁的眷村,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1983),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博士(1992),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所长,“中研院”第30届人文社会科学组院士。长期从事于结合华夏与华夏边缘,以及结合人类学田野与历史文献的中国民族研究,其 多点、移动的田野考察遍及青藏高原东缘羌、藏、彝族地区。主要著作有《华夏边缘》《羌在汉藏之间》《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游牧者的抉择》《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以及《寻羌》《父亲那场永不止息的战争》等田野杂记及随笔集。

☆许倬云、王铭铭、罗丰、荣新江等倾情推荐 一部跨越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经典之作

☆蒙古高原的匈奴| 高原河谷的西羌| 森林草原的鲜卑与乌桓

☆探察三大游牧社会及其与汉帝国的互动 重新理解族群及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

---------------

以人类学的游牧社会研究成果及思 考取径,结合历史学、文献学、地理学等所学科研究方法,王明珂教授对中国北方早期游牧社会——汉代的匈奴、西羌,以及鲜卑与乌桓——进行了考察。主要探究了三大游牧部落的环境生态、动物生态与饲养、经济活动、社会组织、游牧与定居人群关系等方面,以及在此基础上他们与汉帝国的交往互动。

游牧者们看似“自由”的抉择,乃是在一种生存境况下“不得已”的生存选择。族群的发展并不能以高低为论,而是一种基于环境、内部社会结构所呈现出来的状态。王明珂教授通过精细的史料梳理与辩证论述,希望以此形成对族群历史关系的新认知,重新理解族群及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

---------------

名家评论

王明珂洞察族群认同与共同体意识之间微妙的关系,在中国民族学田野报告的传统方式之外,开阔了报道与阐释双管齐下的方法学。这是一本跨越历史学、人类学和地理学的作品,很有价值。

——许倬云

我们这个时代学术中最重要之事,莫过于指出,以定居的乡土格局来形容中国社会是有问题的。“中国乡土定居性理论”抹杀了我们历史经验中的许多“另类元素”。本书为我们呈现了汉代中国北方游牧社会的诸种形态,使长期被我们视作“他者”的匈奴、西羌、东胡及其后裔,成为我们的自我认识的一个步骤。

——王铭铭

没有哪个古代帝国的周边,拥有像中国那样多的游牧民族;也没有哪种文字中留下像汉文一样对于游牧民族的丰富记载;然而当下游牧民族研究却是西方、俄国或日本学者的领地。当读完这部非凡拔俗的著作后,我们可以略感自豪地宣称,游牧世界的研究中终于增添了一份中国经验——从理论到微观。

——罗丰

作者既解构了旧史家的片面记载,又谨慎地对待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使自己不要走过头。作者基于多年来对游牧社会的亲身观察和体验,加之对中国历史文献、考古材料的熟悉,本书可以说是王明珂一部更加宏观的著作,是一部跨越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经典之作。

——荣新江

尽管历史事件,或者所谓“史实”并非不重要,但这本书中的“反思性研究”,却无意针对“历史事件的重建与其因果关系的安排”本身,而是要将一系列相关历史事件之由以展开的根源,追溯到中原王朝的资源边界与游牧各人群的不同人类经济生态,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诸方面。正由于这样高远的立意,本书才会写得新见迭出,引人入胜。

——姚大力

用户评价

评分

##2019081:王明珂先生在《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中提倡“通过一些新方法、角度、概念,来突破认知的'茧'”的反思性历史研究,本书即可视为其认识论基础上的研究实践。作者擅于结合多种社会科学进行历史学研究,本书即引入人类学的相关议题,从生态环境、经济生产模式、社会组织结构、与汉帝国不同的互动模式,考察汉代中国北方草原游牧、高原高山河谷游牧、丘陵森林草原游牧等不同表现形式的根源。本书亦体现了作者“在文献中做田野调查”的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前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吸收与批判,通过北方游牧世界与中原间的历史事件的表相,探讨中原帝国与游牧部族间争夺北方生存资源的历史本相。同时纠正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认知误区:游牧不是介于原始采集、狩猎经济与农业之间的一种生计手段,它出现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时间远晚于原始农业。

评分

##看这本书起先是因为学习游牧生活的行军蚁进而对人类的游牧生活产生了兴趣。 1. 游牧是一种晚近(春秋战国?)形成的生产方式,是人类适应气候干燥化,开发新的生存环境的结果。 2. 牧人不吃他们养的动物,主要吃乳制品,肉食来自狩猎。 3. 逐水草而居使其社会分散而平等自主:...  

评分

评分

##蒙古草原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自然景观,从汉代到今天可能没有太大改变,但是放牧牛羊的那群人却不再一样了。他们虽然继承了祖先的性格和思维,却也都因为新技术的出现,拥有更多超越自然条件的可能性。

评分

##游牧人不得不是依附外在经济体的,看到这句哭出来

评分

##本书是王明珂教授在“华夏边缘”(汉代中国的北方社会)问题上的又一力作,在经年的探索与累积的基础上,作者将目光投注到了游牧社会早期的形成与构成当中,力图在追溯中扩展问题本身的维度,同时也力图在实践中,推进相关课题研究方法和思考层次。同样重要的是,作者在前言和...  

评分

评分

##对羌人名字和社会组织的分析部分很有意思。但我不认同王明珂将华夏视为想象或建构出来的共同体这种观点。

评分

##每次读王明珂的书都是很上头的阅读体验,太清晰、太晓畅了,专业知识非常扎实,叙述思路非常清晰,娓娓道来又层层深入,结构利落,而且最难得的是,结构对于他来说是趁手的工具,不像有的庸才学者,是僵在结构里的,王明珂的材料处理本身就非常地有条不紊,阅读体验太享受了。我对游牧史的兴趣,一方面来自于人类学爱好者近乎本能地对边缘、他者、minority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来自于我始终喜欢另一个视角、另一种叙事、另一个声音。对于农耕文明里的定居者来说,了解游牧史也是在走出自己的思维舒适区,更清晰地明白生活方式都是基于际遇的选择,价值取向也是,我们所认为的理所当然,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价值判断。 蒙古草原的历史,在一般中国人的印象里,往往由历代游牧民与汉地农耕社会之间围绕 着“长城内外”这根轴线而展开的一系列故事所组成。如果想把这样的一般印象推进到 一个更为深入的认知层面,则至少可以由两种不尽相同的观照主题分别切入讨论。一是 自东向西拉长我们考察的地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