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科米,1960年齣生於紐約,1985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87年進入美國司法部工作,2013年被奧巴馬點名擔任FBI局長,是FBI曆史上第七任掌門人。在科米職業生涯的30多年裏,他見證瞭5位美國總統的更替,並與3位總統直接共事,功績包括鏟除紐約黑手黨,調查“9·11”恐怖襲擊事件,追捕“基地”組織成員,調查“郵件門”“棱鏡門”“通俄門”。2017年5月,科米遭到特朗普的無端辭退,一時間成為熱門話題。
2017年5月9日,特朗普解雇瞭時任FBI局長詹姆斯•科米,掀起瞭美國政界的滔天巨浪。然而,處於鏇渦中心的科米事後未發一言。一年後,科米帶著自傳《至高忠誠》重迴公眾視綫,榮登美國各大暢銷書榜。一時間,科米的名字再一次被推至風口浪尖。
但《至高忠誠》並不是科米的“報復之作”,這本書迴答瞭一個哲學問題——生而為人,我們應該忠於什麼?是金錢、權力、名譽,還是我們心中亙古不變的道德法則?要怎樣纔能做正確之事,而不是行權宜之計?麵對曾經宣誓效忠的機構組織,曾經誓死維護的價值理念,我們如何纔能忠貞不渝?若是忠於機構理念要以犧牲自我為代價,我們是否還能堅定如斯?
就此,科米迴顧瞭那些對其價值觀的形成影響巨大的個人經曆和案件,追溯他對公平、正義和優秀領導力的解讀究竟從何而來。在早期對抗紐約黑幫、與死亡擦肩而過時,他的決心也曾動搖;小兒子夭摺時,他也曾心碎難支;在身處白宮政治更替和黨派鬥爭中,他也曾失望無助。在科米的職業生涯中,曾與三位總統共事,每位總統都有其獨特的領導風格。然而,對他有深刻影響的領導者卻是那些沒有任何頭銜的平凡人。
雖然跌宕起伏地真實再現瞭“郵件門”“棱鏡門”“通俄門”等白宮政治鬥爭一手內幕,但《至高忠誠》在字裏行間展現的是一個難得一見的清明世界,科米至始自終堅持住瞭內心的道德法則,守護住瞭自己的“至高忠誠”。
##科米眼中的「懂王」果然比推特和媒體報道的更加剛愎自用,畢竟他乾的就是「揣測人心」的工作。盡管科米不是職業特工,但優秀的法律素養,還是有較為客觀的側寫。 從曆史看,有些機構自誕生之日起,就要破壞「君子不可拆人信件」的禮儀傳統,這是環境和形勢使然所必須要做到的承重、負重。當然這類組織也絕非普通人所想,遊離於授權以外。畢竟作為羅馬共和政體的再實踐,基本的框架和原則還是得有,當然怎麼做這又是另一碼事瞭。作為執法機構,追求中立客觀的價值,是要高度肯定的。人不是沒有感情的機械,既然選擇維護正義,那就要盡全力追求真相,用事實迴應問題。
評分##非常精彩,遠超我的期待。受改編電視劇的影響,我以為這是一本被解雇員工吐槽前老闆的書,但其實大部分不是,全書14章中隻有最後三章是關於川普的。前麵是科米一生在執法機構,從助理檢察官到紐約南區檢察官到司法部副部長,最後到聯邦調查局局長的經曆。對執法機構職能的深度闡述,對美國社會問題的執法機構視角都非常有意思。當然,最有意思的部分還是對布什、奧巴馬、川普,這三位總統的細緻描述,都很精彩。
評分##謝謝你的服務。
評分##如果隻能聽一麵之辭,我寜願聽科米的而不是川普的。
評分 評分##有時效性,但是也沒什麼獨特的東西,畢竟剛剛被辭退,全書也不過簡單迴顧瞭職業生涯,發錶瞭典型的“前”官員的某種因失寵而“失望”,所以這本迴憶錄的價值也就可預見的低劣瞭,現在川普敗選,也就更能夠為本書添加某種決定性的注腳瞭
評分##謝謝你的服務。
評分即便你對美國政治毫無興趣,這本《至高忠誠》也值得一讀。“無論是我在曼哈頓做聯邦檢察官那些年,還是在司法部任二把手的時候,包括後來做聯邦調查局局長,我的工資始終都沒能超過我第一年在紐約那個律師事務所做初級律師的時候。” 讀到這裏,由衷地對美國的“人民公僕”肅然起敬。很遺憾,我想不到哪怕一個我們自己的“人民公僕”的人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