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生
上海大学退休教授,《自然杂志》编审,高级记者。
中学时师从丰子恺、唐云等名师学习绘画,近十几年来对绘画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跨学科研究。
为《科学》《自然杂志》《Newton-科学世界》等期刊和新媒体《知识分子》《赛先生》供稿。在《中国科学报》《科学画报》等报刊发表文化随笔近百篇。
作品《西方绘画对运动的描述和它的科学基础》获第二届世界华人科普奖佳作奖,《物理故事丛书》获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奖。
★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世界名画
★了解伟大艺术品背后的科学故事
★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大师云集 脑洞大开 制作精美
马奈、莫奈、凡•高、达•芬奇、卡拉瓦乔、毕加索、达利、波洛克……
群星璀璨的艺术大师与科学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
精选100余幅经典世界名画,全彩高清印刷,双封露脊装帧,零距离欣赏大师真迹的同时,了解伟大艺术品背后的科学知识。
当名画遇见科学,将碰撞出怎样烧脑的问题——
为什么印象派画有运动感?凡•高的画为什么这样“亮”?修拉的画上为什么涂了那么多的彩色点?野兽派画家用色有什么好?科学家如何认识抽象画?光学器材如何助力西方写实绘画?弥足珍贵的中国古画隐藏了什么科技秘密?画中人的内心世界怎样猜?绘画里的“浮光掠影”蕴含了怎样的奥秘?为什么肖像画会人见人爱?脑外伤会激发人的艺术创造力吗?……
###本来不太好意思来批判本书,看到拿了2018中国好书和文津图书奖还是决定来差评提醒一下,以免有人被误导。其中关于艺术的部分实在有太多荒谬的论述了。作者对艺术尤其是当代艺术几乎一窍不通,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这可能是由于老先生成长时代和所攻专业的局限,可以理解,但也因为时代语境和学科跨度的原因,本书的语言风格同样非常落后、别扭。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在专业领域内的表现,书中关于自然科学的部分确实还比较有意思。总之建议对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基础之后再来阅读本书,在具备快速去伪存真能力的读者手中,本书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评分要比较深入地理解绘画并不容易,因为绘画既不能发出声音,也无法展示动作的连续性,即使借助人物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也只能给观赏者提供看画的线索。所以我们对相机重现似的作画风格比较容易接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流派。 《名画在左,科...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世界上的名画数不胜数,无一不饱含盛情。名画之所以成为名画,不单单是因为画的本身,也跟作者相关,也跟恒古久远的历史相关。一个时代,造就的是一种文化,而一幅画,影射着这个时代,蕴含着一种这个时代才有的独特文化。 《名画在左,科学在右》本书围绕了100余幅世界上脍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