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寅恪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17-3-31 平装 9787201139463

具体描述

陈寅恪,江西修水(义宁州)人,1890年生于湖南长沙。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他国学基础深厚,国史精熟,又大量吸取西方文化,故其见解多为国内外学人所推重。十年动乱期间,他遭到残酷折磨,1969年10月7日逝世于广州。

本书是当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由万绳楠教授根据听课笔记和相关资料整理而成。陈寅恪先生研究史学至勤,著作甚富,尤其是其中古史学的研究对当代影响*巨。但是在其留存和已版的作品中,尚无系统的断代史之作,本书则能补陈著之阙,因而被誉为“稀世之珍”。本书虽非陈先生的原著,但仍较为真实地体现了陈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共分二十一篇,覆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等诸多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问题、新发现:如民族以文化分而不是以血统分,陈朝是南方蛮族创立的朝代,东汉、孙吴和西晋的统治者属于同一个阶级等。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是由万绳楠先生在1947年至1948年于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学习期间,听陈寅恪先生讲授魏晋南北朝史时的笔记。但是笔记通常是简略的,为整理成书,万先生参考了50年代高教部代印的陈寅恪在中山大学历史系讲授两晋南北朝史时所编的引文资料,以及198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金明馆丛稿初编》《二编》等相关的论著整理而成,并力求符合陈寅恪先生的观点。

一般而言,陈寅恪先生的论著大都需要具有一定学力的人才能读懂。但是本书则别是一番风味,它用俗语娓娓道来、条分缕析、高屋建瓴、鞭辟入里,不仅让人领略了陈寅恪这种大家的学术思想,而且也提供了知人论世的典范。阅读是书,给人留下印象*深的可以概括为两大特点:一曰清通,一曰简要。

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初由安徽黄山书社于1987年出版发行,1999年曾经进行第2次印刷,前后印数共7000册。2007年步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依据黄山书社版策划出品了插图版《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由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贵州教育版自发行以来深受广大历史爱好者和喜爱陈寅恪者所推崇,仅根据2014至2018年之间的数据显示,印数就已发行78000册。

本次天津人民版《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仍是由步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出品,对于内文和插图逐一进行了认真校对修订。其中,正文和引文仅修正“脱、讹、衍、倒”四种现象即约有二百处,标点符号和行文规范修订者更多;另外,鉴于先前所用配图存在图像模糊不清、图画信息错误和图文气质不协等问题,本次再版则将先前89幅插图重新更换或修订为76幅,努力做到图文相契合,同时并配有超过12000字的图注说明,更加便于读者深入理解原文内容和相关常识。

作为魏晋南北朝史领域的学习入门书,本书既不失为一部分量沉重的专门学术著作,同时也能满足广大普通魏晋南北朝历史爱好者的阅读需求。其清通简要的特点,决定了其既能阳春白雪,亦能下里巴人,使学习与研究兼得。放眼同类优秀图书,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和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失之于繁,不便于广大普通读者阅读;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和胡阿祥《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作为后出著作,一则失之于简,不便作为研究用书,二则诸多问题仍然未脱陈氏影响。总之,新版《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实可视为“稀世之珍”,学习和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不可缺少的必读书之一。

鉴于本书内容品质和以往阅读经验,本书不仅适合具有一定历史学基础(历史学本科及以上学力)的学生和老师进行阅读和研究,也适合乐于学习勇于挑战的广大历史爱好者和陈寅恪景仰者阅读和学习。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做了三天的文言文阅读理解 有一定阅读门槛 看起来还很费眼

评分

##载《古典文献研究》总第九辑(2006年) 对陈寅恪先生史学研究的渊源、成就、特色以及史学思想与方法等,学术界已有很多研究(如王永兴先生《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等),然而对陈先生重视政治史研究的史学特色,似乎尚未引起应有的注意。本文拟以万绳楠先生所整理的陈寅恪先生...  

评分

##如果想要跟随陈寅恪先生的思想去认识魏晋南北朝史,那是真的需要花一番苦功夫。丰富的文言史料让人眼花缭乱,也正是这些存在的文字,帮我去掉了“魏晋风流”滤镜,填补了知识空白。这是一段黑暗到牛鬼蛇神都望尘莫及的历史。“魏晋之争实则是儒家豪族与非儒家的寒族之争”,一针见血,有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明朗。整本书都是以这种鞭辟入里的论调展开,刀刀见血,抽丝剥茧地把魏晋南北史从历史夹缝中拉了出来,针砭时弊。遗憾的是整理者好似为了迎合时局,生硬地将阶级分析贯穿始终,有点生硬。

评分

评分

评分

##陈寅恪先生在法国留学时系统地学习了政治经济学的知识,他在美国国留学时看到了中西文化差异中的相似性,盖天理人情,有一无二,有同无异。他在德国留学时掌握了考证的精确性和彻底性。这些经历都对他日后成书的风格有着莫大的影响。 他在德国求学的时候,根据后来同是清华国学...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