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1949—1989

中国文学1949—198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洪子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20-1-1 精装 9787200151237

具体描述

洪子诚 1939年生于广东揭阳。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62年留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教研室协作教研组担任写作课教员。1977年转入当代文学教研室。1978年评为讲师。1985年评为副教授。1993年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退休。现参与中国新诗研究所《新诗评论》、“新诗研究丛书”的编辑工作。著有《文学的阅读》《中国当代文学史》《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材料与注释》等。

努力把问题放回到历史情境中加以考察,以靠近历史。

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1949—1989》在对当代文学的叙述上,除了有关文学规范、形态的特征外,还特别考察了当代文学生产方式、作家的生存状况与文学形态的关系,使当代文学史的研究得到深化和开拓。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1949—1989》是洪子诚先生对20世纪文学史研究的典范成果,试图建立新的叙述体系。他从当代文学的独特体验和理解出发,来把握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生存状态: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中,描述“当代文学”文学体制的建立,文学高度“一体化”的形成和削弱、崩溃的过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简洁精辟,笔触冷静,美中不足的是80年代之后的叙述线索较为纷乱,导致一部分作家与作品反复出现,但限于篇幅又没有办法展开。写女性作家的一章值得一读,很好地解释了为何王安忆至今仍是最有创作力的作者。另外一个有启发的点是叙述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这一在文艺学内部已然失声许久的理论,由于80年代的遗产(先锋小说、新小说)仍然是中国文学研究中较为重要的理论资源(而同期的解构、后现代主义则已经没落)。叙述学的保留与其操作性、实用性、公式性密不可分。

评分

评分

##简明扼要的概述。感谢上苍,每天两章,一周阅毕,终于看完,想来再看洪子诚的教材会好很多,丁帆《新稿》第三版的“详尽”真的是……特别折磨……文学存不存在都要打个问号的时代,还要编“史”来叙述——越详尽就越像老太太的裹脚布[捂脸]

评分

##一本“寸铁杀人”的小书,集中反映了洪子诚老师的治学思路和方法,可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前置读物。优点不再赘述,简单说说问题:第一,前半编质量明显高于后半编,表现为后半编中,会议、期刊、评奖等文学生产机制的作用被弱化,而这是前半编中着力强调的;第二,部分理论框架,如女性主义文学部分,较为脱离时代;第三,有多处编校错误,如《中国新文学史稿》写作《新中国文学史稿》,《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写作《我的最后的北京》等。

评分

##-_-意外的好看。有別於其他文學史整理,這本沒有把作家作品單獨拎出,而是從50年代(1949-1989)大陸文學整體印象切入,先提出觀點,然後再用同期的作者和作品來論證。主要描述的是某種文學現象出現和變遷的過程,追尋這種現象產生的背景,而非個別作家作品的深入剖析。

评分

##好小巧,好清晰

评分

##《中国文学:1949-1989》是洪子诚老师一部短小精悍的佳作。本书细讲当代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简练版。 本书的上半部分讲五十到七十年代,并没有涉及太深当时的文学,亦或者当时并没有太深的文学可以涉及。上部从建国大背景开始,描述了胡风、周扬和“文化激进派”三派...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