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只为守敦煌

此生只为守敦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文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20-6-1 精装 9787213096662

具体描述

叶文玲,著名作家,1942年生于浙江台州。多年来笔耕不辍,至今已有800多万字39本作品集及一部8卷本《叶文玲文集》出版。叶文玲与常书鸿结识于1983年,为写作本书,作者曾六次前往敦煌,历时多年,几易其稿。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优美的文笔、翔实的史料,描绘了常书鸿与敦煌的血肉关系,揭示了常书鸿一生守护敦煌的决心和痴心。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是著名作家叶文玲历时多年,精心创作的常书鸿传,可谓目前市面上详尽、完整、可信的常书鸿传记。为写作此书,叶文玲六次前往敦煌,与常书鸿先生及其家人、友人建立了非常好友谊,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著名艺术家常书鸿,与张大千、徐悲鸿同时代的著名画 家。本书讲述了常书鸿在时局动荡的政治背景下,守护敦煌的坎坷一生。全书30章,从常书鸿的少年开始讲述,娓娓道来,直至常书鸿病榻前的人生回顾。

·常书鸿的一生,是极不平凡的一生,是为敦煌献身的一生。1936年,常书鸿毅然放弃了安定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回到面临抗日战争严峻局势的祖国。1943年,常书鸿几经转折抵达敦煌莫高窟,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极其匮乏的物质条件下,筹备建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担任首任所长。由此开始了对莫高窟有组织、有系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此后近半个世纪的风雨人生中,他虽然承受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遭遇迫害等种种磨难与打击,却仍以苦行僧般的坚忍与执着,为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和传播做出了无以替代的贡献。在某种程度上,常书鸿决定了今天敦煌的这般模样。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你是否会因为看到一本书而改变你的一生,常书鸿的故事就是。 来自浙江大户人家的常公子年幼酷爱绘画,囿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报读了染织专业,但依然不灭想去巴黎求学的理想。 结果天遂人愿,挥别了新婚的妻子,踏上求学之旅,过程艰辛不予外人道,不负众望,在巴黎画坛小有成就...  

评分

##真心疼敦煌守护神。在书店看到樊锦诗的《我心归处是敦煌》很感动,又看到旁边这本,封面是莫高窟的化城喻品,但翻开真的吃了大惊,全篇充满作者主观臆想,尤其是写陈芝秀出走敦煌那段,简直活色生香,真不知道常莎娜看到做何感想

评分

##这本书从创作方法上讲应该归属于传记文学,叙述人称上算是他传。叶文玲的文字表述是细腻和温柔的,很会“抓人眼球”。这样的笔触运用在传记类题材上的优势就是阅读体检上佳有如身临其境,类似阅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纪实小说,让读者的心情会随着主人公的命运时而欢喜时而惆怅...  

评分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张涌泉 常书鸿是浙江人,是我的精神偶像。很荣幸,我曾与常老有过一次亲密接触。那是1990年10月,我去敦煌研究院参加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有幸就近向常老请益。常老知道我们是浙江来的,专门和我们浙江学者合了影。 因为我们搞敦煌学研究,常老的故事...  

评分

##听完了。 像常书鸿先生致敬。

评分

评分

##原以为是樊锦诗先生那本《我心归处是敦煌》类似的口述再整理类型的自传,没想到却是自以为是通篇充斥着对各个人物心理活动添油加醋的政治任务?诸多细节的真实性无从考究,文革迫害一笔带过,和段文杰先生的恩怨也只字未提。当做小说读起来倒是很顺畅,三十万字一口气读完,致敬敦煌守护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