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作家、哲学家。1837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1841年后转为写作。曾协助爱默生编辑评论季刊《日晷》,一生支持废奴运动。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强调亲近自然,追求“简单些,再简单些”的质朴生活,提倡短暂人生因思想丰盈而臻于完美。著作包括《瓦尔登湖》《非暴力抵制》《河上一周》等。
【译者简介】
仲泽,甘肃武威人,兰州文理学院教授,从事语言教学研究及翻译。译有梭罗作品《瓦尔登湖》《四季之歌》《夜色和月光》,正在进行英国古典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全译工作。
★ 仲泽译本,诗意译笔,古朴雅致,信实优美,还原梭罗其“神”
★ 独家授权收录新英格兰本土木刻版画艺术家托马斯·内森的10余幅经典黑白插图作品,再现梭罗心灵归处的万物风景
★ 全手工布脊精装典藏本,简约古雅,汉译梭罗文集的珍藏之选
★ 特别收录梭罗学者亨利·赛德尔·坎比的精彩导读
我还没有见过像梭罗那样生活幸福的人,他的一生就是淋漓尽致的见证。——亨利·赛德尔·坎比
《夜色和月光》是梭罗散文选。本书辑录了梭罗的经典散文名篇,既包括《野苹果》《林木的衍生》《马萨诸塞自然史》等自然史、博物学领域的佳作,也收入梭罗阐发自己人生观、爱情观及政见的说理文章,全方位展现了梭罗的自然志趣与超验哲思。特别收录《非暴力抵制》这一著名讲稿,以及译者的详细述评解读。
##纪念梭罗逝世160周年。选集的《非暴力抵制》按直译即发先声的《公民不服从》。梭罗不主张颠覆合法性的暴力或无政府主义,而是指出当群体意识违背道德良知,不义成为政府机器不可或缺的摩擦要素,爱国者又该如何为国奉献?反抗。爱国除了效纳体力和智慧,首先奉上的是良知,不惜因抵制被视为公敌。人一旦被机器主宰,肢体就会沦为工具。个人固然没有铲除罪恶的责任,起码不能沦为帮凶,决不染指自己痛厌的恶行。在占据公职的邻居面前,梭罗揭露了机器行使的隐性暴力,每个人都会成为被行动的对象。当朋友问他“我该怎么办?”梭罗的回答是,“你若真想有所作为,那就辞职。”必须在执行不公的法律和抵制之间完成良心的取舍,作为一个人,还是机器无意识的齿轮。流血又有何妨?良心遭受创伤难道不会流血?憎恶不应朝向被关押者,应当朝向关押他们的人。
评分 评分##先暂停,剩《秋色》和《野苹果》 8.29 21.55 emmm 忘标了
评分 评分##康科德之美景的确难忘。漫步其间。最喜欢描述果物与植物,鲜沛且丰富。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