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米勒(1915—2005)
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与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并称为美国戏剧三大家,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著有《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都是我的儿子》《桥头眺望》《堕落之后》《代价》《美国时钟》等多部戏剧。他的作品针砭时弊、直言不讳。米勒一生获奖无数,包括1949年普利策奖、两次纽约戏剧评论奖、奥利弗最佳戏剧奖等。
“她的一切属于她,我的一切属于我。”
“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米勒的精神自白,对股市崩盘、大屠杀、猎巫运动和一代名伶的私人记忆。
《堕落之后》是阿瑟•米勒于1964年创作的一部两幕剧。剧本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是米勒对与第二任妻子玛丽莲•梦露之间一场失败婚姻的总结和追溯:主人公昆廷是纽约的一名律师,他一边回顾25年来的人生经历,包括股市崩盘造成的家庭悲剧,麦卡锡“猎巫”行动下岌岌可危的友谊,以及一段痛苦的婚姻,一边反思何为道德、何为人性。最终领悟到人类自从亚当犯了原罪、堕落之后,就有了犯罪的本能,只认识到爱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面对生活而无所畏惧。值得注意的是,剧本在叙事形式上大胆创新,以一种非线性的意识流推进剧情,实现了出场人物视角的自由切换。
有些西方评论家认为,米勒敢于暴露自己的灵魂而写出了一部意义深远的自传体文献,堪与奥尼尔的《长夜漫漫路迢迢》相并列而无愧。
##2020-150 昆廷在与玛吉结合的时候就是地位不平等的,他以为娶到的是一个绝对爱他并且不要求等量的爱的卑微单纯的花瓶,可以把他从泥沼中拉出来重新开始。他的确是爱无能。不过我还是不能接受在梦露去世不久就将这部剧作发表的行为,的确非君子所为。他把梦露塑造的卑微、任性、无脑、狂妄又病态,虽然这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只是他的单角度创作,毕竟死人是无法为自己辩解的。
评分##《堕落之后》在阿瑟•米勒的作品中不是最受欢迎的,但是他本人十分钟爱。有人说它太冗长,杂乱,有人批评它公开了玛丽莲梦露的隐私,不厚道。在我看来,这部作品的空间设计,人物设计,场景调配穿插十分精彩,因为选择了这种回忆式的非线性结构,就可能带来一点点混乱的麻烦,但是米勒已经做得很好,只要读者认真看,就会发现,米勒已经为演员,导演把各种细节考虑周到,舞台呈现并不难,反而因为各种回忆的穿插交织能调动起来观众对主角思维的介入。光有爱是不够的,可是真相可能是主人公和玛吉没有得到过爱,离不够还差的太远。缺爱的人生像个黑洞,能爬出来的人是少数,被吞噬的是多数,玛吉就是可怜的那一个。技术上这部作品比《推销员之死》可是强太多啦!推荐!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人类相遇在伊甸园堕落之后,互相背叛、幸灾乐祸,问题在于想要成为幸存者的人太多,愿意英勇牺牲的人太少。这是个大胆深刻的揭穿自我的自传性剧本,像一场“精神上的脱衣舞”,回忆、独白相继混乱出现,足够无耻、厚颜,把梦露写成一个痴恋的白痴,精神失常、只知向“我”奉献爱情和崇拜,“这个女人我唾手可得”、“后半辈子不想再受到指摘,不想再受到她的指摘”,他妥妥的爱无能,不会把别人当成一个人去爱,让她被包围在利用她赚钱的豺狼之中,最后自杀。在经历了麦卡锡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对左翼知识分子的压迫之后,人类之间的信任和互相支持荡然无存,他说爱是远远不够的,得学着含恨而生。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