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米勒(1915—2005)
美国当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之一,与尤金•奥尼尔、田纳西•威廉斯并称为美国戏剧三大家,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著有《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都是我的儿子》《桥头眺望》《堕落之后》《代价》《美国时钟》等多部戏剧。他的作品针砭时弊、直言不讳。米勒一生获奖无数,包括1949年普利策奖、两次纽约戏剧评论奖、奥利弗最佳戏剧奖等。
“她的一切属于她,我的一切属于我。”
“美国戏剧的良心”阿瑟·米勒的精神自白,对股市崩盘、大屠杀、猎巫运动和一代名伶的私人记忆。
《堕落之后》是阿瑟•米勒于1964年创作的一部两幕剧。剧本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是米勒对与第二任妻子玛丽莲•梦露之间一场失败婚姻的总结和追溯:主人公昆廷是纽约的一名律师,他一边回顾25年来的人生经历,包括股市崩盘造成的家庭悲剧,麦卡锡“猎巫”行动下岌岌可危的友谊,以及一段痛苦的婚姻,一边反思何为道德、何为人性。最终领悟到人类自从亚当犯了原罪、堕落之后,就有了犯罪的本能,只认识到爱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面对生活而无所畏惧。值得注意的是,剧本在叙事形式上大胆创新,以一种非线性的意识流推进剧情,实现了出场人物视角的自由切换。
有些西方评论家认为,米勒敢于暴露自己的灵魂而写出了一部意义深远的自传体文献,堪与奥尼尔的《长夜漫漫路迢迢》相并列而无愧。
##看完自传后又看了一遍,感觉前面是《萨勒姆的女巫》➕《代价》,后面是《美国时钟》➕爱情。
评分##喜欢。我盲猜阿瑟·米勒非常喜欢陀,后半本十分《白痴》。
评分##人类相遇在伊甸园堕落之后,互相背叛、幸灾乐祸,问题在于想要成为幸存者的人太多,愿意英勇牺牲的人太少。这是个大胆深刻的揭穿自我的自传性剧本,像一场“精神上的脱衣舞”,回忆、独白相继混乱出现,足够无耻、厚颜,把梦露写成一个痴恋的白痴,精神失常、只知向“我”奉献爱情和崇拜,“这个女人我唾手可得”、“后半辈子不想再受到指摘,不想再受到她的指摘”,他妥妥的爱无能,不会把别人当成一个人去爱,让她被包围在利用她赚钱的豺狼之中,最后自杀。在经历了麦卡锡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对左翼知识分子的压迫之后,人类之间的信任和互相支持荡然无存,他说爱是远远不够的,得学着含恨而生。
评分 评分##读得很痛快,即便是意识流剧本,各种角色、桥段在同一时空穿插造成了一定阅读障碍,但拨开迷雾容易得到一种快感。尤其第二幕尾声,好锋利的刀子,骤然把情爱割得血肉模糊。“玛吉,我们……彼此利用了对方”,早知我们之间没有想象中那样深情……
评分 评分##扎心,昆廷是阿瑟米勒自己,玛吉就是玛丽莲梦露,那句“我没想到你需要这么深的爱”或许就是悲剧的根源,对情感的期许不一致,而认清现实之后,便只能如昆廷所说的那样“含恨而生”了。
评分##读得很痛快,即便是意识流剧本,各种角色、桥段在同一时空穿插造成了一定阅读障碍,但拨开迷雾容易得到一种快感。尤其第二幕尾声,好锋利的刀子,骤然把情爱割得血肉模糊。“玛吉,我们……彼此利用了对方”,早知我们之间没有想象中那样深情……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