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
《北京青年周刊》主筆。2000年畢業,進入北京青年報工作,從事國際和財經報道,曾獲中國新聞奬。2010-2011年,獲得美國國務院全額奬學金(漢弗萊奬學金),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學習深造,並在《華盛頓郵報》等媒體實習。2012-2013年,獲得英國政府全額奬學金(誌奮領奬學金),獲倫敦大學城市學院碩士學位。2014年進入《北京青年周末》《北京青年周刊》工作,2018年獲北京市委宣傳部“宣傳文化高層次人纔培養資助項目”資助,開啓“一帶一路”探訪巴基斯坦報道計劃。工作之餘,作為一名資深驢友,曾自駕從北京到莫斯科,環遊美國和歐洲,完成以色列自由行等,遊記文章入選《從北京到莫斯科》等書籍。;.;藝術傢、攝影師。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北京青年周刊》攝影記者。曾為法國前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紐約市長/彭博社創始人邁剋爾·布隆伯格、開雲集團董事長弗朗索瓦-亨利·皮諾、尤瓦爾·赫拉利、馬雲、柳傳誌、王興等數百位知名人物拍攝肖像。
巴基斯坦,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個充滿瞭神秘的所在:一方麵,因為與中國友誼深厚它被稱為“巴鐵”;另外一方麵,我們仿佛又對這位鐵哥們知之甚少。
巴基斯坦的人和土地是怎樣的?他們跟我們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同?他們跟我們的文化有何不同?那裏真的很危險嗎?
45天從北到南,走遍巴基斯坦7個城市,老牌驢友楊曉與“閱人”無數的攝影師李英武,用筆和鏡頭記錄瞭下自己所看到和感受到的所有。他們的講述中,有一場旅行準備的事無巨細,從住宿、飲食、藥品到穿戴、禮物、交通;有麵對生活艱辛,依然能笑著說齣“Life is tough, keep smiling”的優步司機;有讓人驚喜連連的超高性價比彆墅民居,一晚上隻需要30美元,房東還給留下瞭自己的兩位僕人;有參加過1990年北京亞 運會,仍珍藏著運動員證的大鬍子警察;有大街上男人之間手拉手甚至還十指相扣,隻是為瞭錶達兄弟之情……
旅行的意義就是用現實約束想象,不是去想事情會是怎樣的,而是去看它們實際上是怎樣的。
純粹的遊記而不是嚴肅的報告文學或采訪實錄,作者在個人吃喝上的講究太多瞭(令人生厭,極少的采訪裏問題也缺乏深度,提供的信息量非常有限
評分 評分 評分##一月底讀完的書,終於有機會瞭解中亞西亞這些國傢,書中的記錄讓我看到巴基斯坦人對於友誼的珍重,對於內心的錶達很直接,“巴鐵”無疑瞭。 巴鐵居然“歧視”男性單身哈哈哈哈哈哈 單身男性在餐館有專門的區域吃飯哈哈哈哈 有意思有意思 感覺說中東地區的旅遊紀實文學不多,感覺應該有很多打破刻闆印象的地方 對旅遊文學和中東旅遊人文感興趣的朋友應該會很喜歡 雖然是個北京市委的項目 但是作者還是用心得去觀察...
評分##【2021讀書】1: 看起來大約巴基斯坦見聞(很像餘鞦雨的散文,行者無疆)巴基斯坦人很熱情,大傢族所有人一起住包括結婚之後的老婆孩子兄弟姐妹;雖然和中國差3小時,吃飯時間到差不多,下午2點,夜裏2點,據說是因為白天太熱,晚上適閤吃飯聊天聚會;白天溫度最高可達52度;不太守時,口頭禪“由真主決定;不飲酒不公開賣酒;中國的一帶一路原來就有巴基斯坦我;有種姓製度;單身man不可以去聽演唱會;就餐區分單身區和傢庭區。
評分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