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霍夫施塔特(1916—1970),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史教授,20世纪中期知名美国历史学家、公共知识分子,少数最早注意到美国文化中的反智现象的学者之一。1956年凭借《改革年代》获普利策历史作品奖,1964年凭借《美国的反智主义》获普利策奖非虚构作品奖。
《美国的反智主义》集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于一身,是一部关于美国知识分子及其批判者的经典著作。它出版于1963年,然而,几十年后乃至21世纪以来的美国社会——对科技的崇拜、失控的商业文化消费主义、教育的实用导向、对人文价值的轻视……层出不穷的民粹主义与暴力事件,说明反智主义的强度是周期性的,反智主义仍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由此,作者的叩问再次回响:
“智识”该如何在人类文明中发展?
知识分子能够在社会上、政治上扮演怎样的角色?
“反智主义”这个问题,通常被认为就是在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美国的反智主义》中被定义的。这本书的写作灵感来自1950年代的政治和智识生活,不过其历史叙述的起点要更早,终点落在了美国从麦卡锡主义制造的红色恐慌中恢复的时期。
作者将反智主义观点当成一条主线,以此来检视美国社会与文化中多个不那么令人欣赏的层面。从美国的建国历程、宗教传统、政治体制、商业精神、学校教育,从绅士的没落、知识分子的疏离与服从等角度,对美国的反智主义根源进行了系统且富有历史深度的耙梳。
在作者看来,1952年的大选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了智识与庸俗的对立。美国知识分子和人民之间的巨大且有害的差距,经由媒体广而告之。民主党20年统治结束后,知识分子在社会上衰落,而商人的影响力上升。现在,知识分子成了美国社会所有不愉快或不道德之事的共同替罪羊,而私营企业主被认为有能力面对任何困难。作者批判民粹、保守、反动、极右的思维,认为反智是个思想、情绪和态度的复合体,是“一种对精神生命和被认为代表了精神生命的人的怨恨和怀疑;一种不断贬低生命价值的取向”。
##这个翻译直接放弃了,对比了一下,译林的翻译完胜。 美国反智:弑父与悖谬 ——评Hofstadter Anti-intellectualism in American Life 反智主义何为? 美国大选尚未落下帷幕,有趣的一幕出现了,曾担任收购公司CEO米特•罗姆尼并不直接嘲笑奥巴马的政治能力有所不逮,而是讽刺他“连柠檬水摊子都没有摆过”,与之相比,...
评分 评分##霍夫斯塔特一直在最后都在呼吁知识分子群体的自我确认和联合,避免沦为技术官僚或者“逍遥骑士”,知识分子不追求一致的意见,但一定以认真并且足够深刻的态度和知识回应彼此的问题和争论,并以此获得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对知识和思辨的追求是知识分子的宗教,这是真正的智识生活,这不应该只是个体的追求,而是有一个群体的共认,以及社会的尊重来换取人类可能的更好的当下以及未来。对反智主义的反对正是反对妖魔化,反对简单粗暴地消除问题,反对精神怠惰和冥顽不灵,也反对鄙视链之下的社会撕裂。智识生活追求的是反思之下的弥合以及宽容,这样的社会的进步(和健康)值得追求,且应该在承认现实的不堪前提下不懈努力。这一切的前提是对彼此以及未来的好奇心,乐观精神,以及关爱和信任,格劳秀斯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爱是人类社会的起源。
评分##所谓的反智或反智主义,英文中指的是反对intellectualism。intellectualism的词根是intellectual,或说intellect,基本上是说的一种思维方式,即进行逻辑上的推理。与之相关的概念一个是“理解”。只有通过合乎逻辑的推理过程得到一个结论,才可以说“理解”这个结论。如果你从...
评分 评分##读感又虐又爽。归根结底还是西方世界的后起之秀摒弃了传统欧洲的行为教条,不管是宗教、政治、商业、农业还是教育,一律个人主义横行、经验得来先行、实用主义为先。值得斟酌的是,反智主义浪潮中被打入低谷的(依旧)还有女性,不管是从政还是执教,“女性化气质都很难有号召力、引人尊敬”。一个被各界唾弃的咬文嚼字、畏手畏脚、满腹疑虑、自命不凡又避世疏离的知识分子形象呼之欲出。当然本书的局限在于成书于20世纪中叶,书中被反的“智识”主要指的是人文社科知识,之后理工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无法纳入讨论范畴。
评分##这个翻译实在一般。美国的反智主义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福音派宗教、实用主义的建国理想、商业传奇对理想人格的描绘、教育的基础决定的。所谓的反智主义不是哲学上的反理性主义,不是一种思潮,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书生百无一用。”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