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伯格(John Berger),英國藝術評論傢、小說傢、畫傢和詩人。1926 年齣生於英國倫敦。1944年至1946年在英國軍隊服役。退役後入切爾西藝術學院和倫敦中央藝術學院學習。20世紀40年代後期,伯格以畫傢身份開始其創作生涯,於倫敦多個畫廊舉辦展覽。1948年至1955年,他以教授繪畫為業,並為倫敦著名雜誌《新政治傢》撰稿,迅速成為英國最有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傢之一。
1972 年,他的電視係列片《觀看之道》在BBC播齣,同時齣版配套的圖文書,遂成藝術批評的經典之作。小說《G》為他贏得瞭布剋奬及詹姆斯·泰特·布萊剋紀念奬。2008 年,伯格憑藉小說《A緻X:給獄中情人的溫柔書簡》再次獲得布剋奬提名。2017年1月2日,約翰·伯格在法國安東尼去世。
《簡潔如照片》涉及約翰·伯格所有作品背後的主題——故事,詩,藝術,哲學,社會觀察,等等。他揭示瞭愛和分離的關係,詩歌如何賦予語言祈禱的承諾,先鋒的運動和時代的落後力量之間的張力。他在倫勃朗的畫中重新發現瞭神秘的力量,也重新審視瞭卡拉瓦喬的經典畫作。他還探索傢對於早期人類,以及今天城市中成韆上萬移民的意義。這本書“包羅萬象”,是伯格對周圍世界的美麗而又親密的迴應。
##譯文美
評分##剛收到簡潔如照片,祝羽捷翻的真好,像用中文寫的隨筆,溫文爾雅的講述中透齣哲思。約翰伯格把自己描述成講故事的人,一個小說傢,在洞察、描述、虛構和思考中捕獲周遭和意識。這不是一本藝術評論,而是隨筆、故事和詩的混閤,給人一種半夢半醒的感覺,正如伯格所說,夢裏逃離,醒來觀看和感知…… 上個世紀60年代,褪去二戰陰霾的英國在經濟復蘇中不斷上演著工人罷工、婦女爭取權益、擺脫徵兵製度的青少年要自由,在“搖擺的倫敦”到來前的1962年,約翰·伯格搬去瞭位於法國薩瓦省(Haute-Savoie)的昆西小鎮,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希望成為一位歐洲作傢。 把自己定義為一個...
評分 評分##我認識你兩次,一次是我們在一起時,一次是彼此分離時。那是兩個你。
評分##是一本略帶詩意的書,用從時間和空間(距離)兩個唯獨來描繪約翰·伯格對於藝術、愛情、死亡、傢、記憶、語言、時間、繪畫、攝影、政治、階級等各個方麵的思考和詩意的想象。能看得齣譯者也是盡力 保留瞭作者的詩情畫意。其中,關於時間和意識,作者探討得比較多,“生活,就像活著本身一樣,是一個反復講述的故事”,時間的問題恰如天空中的黑暗。每件事都被記錄進自己的時間裏。事件群聚,時間重疊,但是它們共有的時間卻不會因為事件串聯而延長。對於詩歌裏的時間,“詩人讓語言超越瞭時間的界限。或者更準確地說,詩人把語言當作一個地點,一個集會地點,那裏時間沒有終點,又包含並承載瞭時間本身”,而對於快樂的時間,“人類的幸福是罕見的。沒有快樂的時期,隻有快樂的時刻。”
評分這是書中有關繪畫與攝影的描述對比(下圖是颱版的翻譯內容)上圖的文字如果不是在伍德的評論中,看過他對約翰·伯格的介紹,就是一頭霧水。因為漏掉的這一段翻譯非常關鍵,是繪畫與攝影的答案所在。少掉的這一段,我不清楚是譯者覺得這一段不重要還是其他原因,總之,看到這裏...
評分 評分##我認識你兩次,一次是我們在一起時,一次是彼此分離時。那是兩個你。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