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那度”(Xanadu)是西方文化中对元上都的称呼。英国著名“湖畔派”诗人柯尔律治在一个夏天梦到马可·波罗描述的忽必烈的宫殿,于梦醒后写下抒情诗《忽必烈汗》,使“仙那度”成了一个象征华美与富饶的西方著名文学意象。1980年代,还是大学生的英国知名历史作家威廉·达尔林普尔(William Dalrymple)出于从小就有的对仙那度和冒险的憧憬,利用暑假时间,踏上了追寻马可·波罗足迹的仙那度“朝圣之旅”,而这本书就是关于这次巡礼的游记。
这趟文化之旅从作者在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求取马可·波罗所谓的“长明灯圣油”开始,到他最终把灯油倒入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忽必烈夏宫遗址的土里结束,横跨了夏秋两季。一路上他不断探访《马可波罗行纪》中提到的地点或风物,经历了一次次文化冲击与冲突,克服了一道道阻碍他达成目标的难关,因此书中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与凭吊,又有对沿途现实的反思与调侃。
##在阅读从出发开始一直到进入新疆境内的内容的时候,我一直在提醒我自己,这书就只值三星,然而当看完整本书,看到结尾作者在上都背诵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的时候,内心突然有个想法:就冲着作者年少气盛不远万里从康桥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上都的这种气概,就值得再加一颗星。
评分##虽然是达尔林普尔早期的作品,但永远可以相信他,最好的历史旅行作家
评分##追寻马克·波罗的足迹,从耶路撒冷到中国内蒙古的旅行;希望有生之年,能同样走一遭
评分这本书讲述了一名剑桥大二学生在暑假从耶路撒冷出发,到达仙那度的旅途见闻。作者旅行的目的是为了重走马可·波罗当年的路线,所以开篇就充满仪式感的去了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取了灯油,这是当年马可·波罗献给大汗忽必烈的礼物。中途穿越了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中国。作者在前言中多次强调这本书是年少时期写成,充满了不成熟的言论,但在我看来却无比的真实,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因为世界本就是如此,无论是主观的偏见还是客观的事实,它就一直在那里。作者的文笔极其细腻,将各地的风土人情都用20岁青年人的目光去展现,是一本兼具了休闲和访古的游记。作者的知识储备似乎是对近东地区较多、远东地区较少,在有劳拉陪同的前半段较为精彩,读者仿佛也亲自游历了神秘的东方,而后半段就如同他的行程一样匆匆忙忙。
评分##趣味性十足的游记作品,跟着作者一路从耶路撒冷起程,经以色列巴勒斯坦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到达中国,可惜因战争没有走阿富汗,在中国手续不全有点赶,路上几处思考比较有意思,比如三王的拜火教版本,伊尔汗国的旧都,新疆残余的景教徒等等
评分 评分 评分##文字太一般了,很稀碎,历史写得太少,可读性较差。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