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爱登堡(David Attenborough),英国电视节目制作人、主持人、博物学家和旅行家,被誉为“自然纪录片之父”。他就读于剑桥大学,学习自然科学,1952年加入英国广播公司,1954年开始制作具有开创性的纪录片《动物园探奇》。在长达七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策划、解说了《生命的进化》《飞禽传》《地球脉动》《我们的星球》等多部经典的自然纪录片,向观众呈现了地球生命的几乎每一个方面,并深刻地改变了我们认识自然的方式。爱登堡于1985年被授予爵士称号,2005年获得英国皇室功绩勋章。他曾任大英博物馆和英国皇家植物园的托管人,目前担任英国蝴蝶保护委员会会长。
译者
李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硕士,现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审校
张劲硕,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 “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亲笔作品
◎ 史诗般的博物之旅,开启尘封在时光中的荒野之美
◎ 95幅珍贵历史照片,揭示博物变革时期的点点滴滴
◎ 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审校推荐
◎ 简约硬函套+雅致圆脊精装本,兼顾阅读与收藏
20世纪50年代,年轻的大卫·爱登堡与伦敦动物园的工作人员结伴而行,前往圭亚那、印度尼西亚、巴拉圭等地寻找珍稀野生动物,制作出里程碑式的自然纪录片《动物园探奇》。博物学从精英走向大众的时代,由此拉开序幕。
《大卫·爱登堡自然行记》(第一辑)含《丛林飞行》《寻龙之旅》《蝴蝶风暴》三本图书。在这三本优雅而风趣的博物游记中,大卫·爱登堡用他独有的睿智语言,引领我们踏上当年那些曲折动人的探险之旅。他和同伴驻扎在荒野和原始部落,一边追踪威严的科莫多巨蜥、神秘的大犰狳,一边处理复杂多变的地形、难以预测的天气,记录尚未被工业文明侵蚀的自然奇观和令人惊叹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经久不衰的作品,标志着爱登堡七十年荒野生涯的起点。他以博物探索变革时期鲜为人知的点点滴滴,唤起了我们对自然及生命的深厚敬意。
【媒体评价】
本书令人铭记爱登堡所起到的先驱性作用,以及他面对的那些令人捧腹的困难……100年前,我们从戴着遮阳帽的无畏探险家那里了解异域生物;如今,我们则跟着娴熟、专业的电视制片人学习。大卫·爱登堡引领了风向的转变,而这本书里满载着变革时期发生的趣事。
——《每日快报》
若想对老派探险家的旅程感同身受,想了解我们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已经走了多远,就可以读一读这部杰作。
——《纽约时报》
一位优雅而风趣的作家。
——《泰晤士报》
##向纪录片工作人员致敬~
评分 评分##大卫·爱登堡的丛林探险之旅,英式幽默让人忍俊不禁。看第一部的时候还觉得为什么大卫可以把动物带回伦敦,但仔细想想这是50年代的时候,又突然觉得可以理解了……那时候这些国家要么没独立要么混乱无比,要是在现代,估计根本出不了海关吧。还是觉得很奇妙,时代往往会造就传奇(姑且忽略那个时代若隐若现的殖民色彩吧……虽然我觉得老爷子已经非常平等了,且并没有在书中表露出任何歧视性的态度)。
评分##这本翻译的比自传要细致。细节丰富。可以和爵士的自传对比阅读,很多在自传中一笔带过的情节都在这本里面有体现!最爱爵士!
评分##和自传比,多出了好多细节。从他的语言描述里,能感受到爱
评分簡潔明快又妙趣橫生,寥寥數語間就展示出探險者的所見所想,真是天才的講故事的人!
评分 评分##爵爷的游记和他制片的纪录片一样好看,引入入胜又穿插着仔细地观察和靠谱的知识。羡慕爵爷的经历,他的这些经历都无法再次复制,好在有文字可以记录下来曾经的种种。不管是科考还是拍自然纪录片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意外时有发生,可是对于喜欢自然的人来说,最后的一切都值得了。看完好想好想去中南美洲。
评分##2022#030 热爱 善良 勇敢 积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