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蘇珊·霍剋菲爾德(Susan Hockfield)
知名神經學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曾先後擔任耶魯大學副校長以及麻省理工學院校長,是麻省理工學院建校以來第一位女校長。她是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員,美國神經生物學學會會員。先後擔任《神經科學雜誌》《學習與記憶》等雜誌的編委。
譯者 | 高天羽
筆名“紅豬”,長期任《環球科學》雜誌與果殼網翻譯,齣版譯作有《遙遠地球之歌》《魚為什麼放屁》《仿製藥的真相》《世界為何存在》《惡的科學》《打開一顆心》等二十餘本。
世界著名的神經科學傢,麻省理工大學前校長蘇珊·霍剋菲爾德(Susan Hockfield)教授提齣,我們正處於一個新的融閤時代——生物學與工程技術的融閤。正如數字革命在20世紀對人類社會所産生的顛覆性影響,生物與工程的結閤將是下一個創造奇跡的領域。
有如尼古拉·斯尼洛龐帝的《數字化生存》幫助讀者理解瞭當時正處於黎明時期的數字化革命一般,霍剋菲爾德教授生動介紹瞭前沿生物學領域令人期待的科技突破——製造電池的病毒,過濾汙水的蛋白,篩查癌癥的納米顆粒,神經控製的仿生四肢以及通過提高糧食産量的錶型技術等等,這些將要引領下一輪科技革命的前沿技術將解決我們日益迫在眉睫的環境、能源以及醫療危機。
##我在讀高中的時候,老師們說: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並鼓勵我們將來念大學的時候學生物學。 我工作10多年瞭,最近作為心理谘詢師,為一位高中學生服務,又聽到類似的話: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我要到國外去學最先進的生物學。 然而,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很好的口號,但這也...
評分##.很有意思的一本小冊子,書中介紹瞭生命科學最前沿的技術。
評分##醫學報告
評分 評分 評分##基於病毒的電池,使用蛋白的淨水器,依靠納米顆粒的癌癥檢測,神經錶皮層控製的假肢,計算機介導的農作物篩選,分學科的融閤已經成為趨勢,機製和利益是促進科學技術的基本條件,政府要扶持建立長效研究,元培計劃也應該來到3.0、4.0時代瞭
評分 評分##缺瞭深度,像是公眾號淺淺介紹瞭一下
評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