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琳·穆尔黑德,传记作家,历史学家,记者,文学评论家。她是伯特兰?罗素、芙瑞雅?斯塔克、艾丽斯?奥里戈和玛莎?盖尔霍恩传记的作者。她还创作有非虚构类作品,如《杜南的梦想》讲述红十字会的历史。她还为包括《文学评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每日电讯报》、《独立报》、《旁观者》和《纽约书评》等撰写评论。
★ 传记作家卡罗琳·穆尔黑德二战系列作品
★ 记述法国维希政权下女性的抵抗运动、集中营生存与战后生活
★ 见证友谊与智慧的力量
本书为“穆尔黑德二战作品集”第一部,获誉《多伦多星报》最佳图书、《纽约时报》优秀读物。
二战期间,为换取轴心国不瓜分法国,维希政权助纣为虐,协助抓捕犹太人和其他“不良分子”。一些勇敢的女性,因仇恨和抵抗纳粹占领者而团结起来,她们分发反纳粹传单,印制革命出版物,藏匿抵抗者 ,并将犹太人秘密地带到安全地带。她们是教师、学生、药剂师、巴黎歌剧院的歌唱家、作家和家庭主妇,她们是母亲、妻子、姐妹、女儿。她们还是开往纳粹集中营的31000次列车的囚犯。
列车将她们带到奥斯维辛、比克瑙,在那里,她们经受了难以想象的折磨:党卫军军官的凶残暴虐,糟糕的居住环境引发的斑疹伤寒、坏疽等疾病,毒气室、焚化炉笼罩的无形阴影。在那里,她们彼此照料,相互慰藉,在深厚的感情和友爱中获得安慰和力量。她们去时有230人,但仅49人活了下来,重回法国。她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性向恶可以堕落到何种地步,向善又可能升华得多么崇高。 本书为“穆尔黑德二战作品集”第一部,获誉《多伦多星报》最佳图书、《纽约时报》优秀读物。
二战期间,为换取轴心国不瓜分法国,维希政权助纣为虐,协助抓捕犹太人和其他“不良分子”。一些勇敢的女性,因仇恨和抵抗纳粹占领者而团结起来,她们分发反纳粹传单,印制革命出版物,藏匿抵抗者 ,并将犹太人秘密地带到安全地带。她们是教师、学生、药剂师、巴黎歌剧院的歌唱家、作家和家庭主妇,她们是母亲、妻子、姐妹、女儿。她们还是开往纳粹集中营的31000次列车的囚犯。
列车将她们带到奥斯维辛、比克瑙,在那里,她们经受了难以想象的折磨:党卫军军官的凶残暴虐,糟糕的居住环境引发的斑疹伤寒、坏疽等疾病,毒气室、焚化炉笼罩的无形阴影。在那里,她们彼此照料,相互慰藉,在深厚的感情和友爱中获得安慰和力量。她们去时有230人,但仅49人活了下来,重回法国。她们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性向恶可以堕落到何种地步,向善又可能升华得多么崇高。
##读了太多集中营的书,然而本书还是那么打动我。附上本书金句:知识分子的职责是把事实说出来,坚持写作——因为这是他的工作,而不是曲解文意,赋予它们新的,暗藏的意义 基于一种天然的偏见,似乎战争只是男人的战争,当我们审视“二战”时,也经常不可避免地采用此种视角,进而忽略了女性在战争中的悲惨命运,当然,还有她们为赢得战争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法国沦陷后,许多法国女性为求生存,不得已与德国士兵结婚生子,据说战争期间大概有20万混...
评分##二战期间,贝当元帅的维希政权将妇女送上断头台,他让她们堕胎,并通过了禁止女性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法律,鼓励 28 岁以下的女性婚后辞职,并要求 50 岁以上的女性退休。贝当认为女性有责任从家庭开始重塑国家,那些积极参与政治的女性被认为是对法国道德复兴的威胁。 1940年10月...
评分##[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22/09/29/%e9%80%83%e4%ba%a1%e6%88%96%e8%80%85%e6%8a%b5%e6%8a%97/] 《冬日列车:维希政权与纳粹集中营里的法国女性》([英]卡罗琳·穆尔黑德,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徐臻译) 子扉我 2022年秋分 芙蓉之巅 原载[风之回响RESONA...
评分##活着是为了讲述——在苦难面前的人们唯一的信念大抵如此。第三帝国给无数人带来了磨难:不仅限于德国以及德占区犹太人,还有很多吉普赛人、苏联人、法国人等等,后者多是法国政治犯。这类人在集中营佩戴的是红色臂章,德国占领法国后行事愈发尖锐,对其不断地剥削造成了法国人民的抵抗运动。女性在其中找到了自己所能扮演的角色:信使、通讯员、印刷工、被禁文件的分发者和提供安全屋。也正是这些看起来不是那么英勇地作战方式,使其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她们在集中营也遭受着与男性同样的折磨,在承受的苦难面前,没有性别之分。十几岁的孩子到几十岁的妇女,她们用着自己的方式抵抗着侵略者,她们是别人的女儿、妻子、母亲。她们为自己的国家而做出抵抗,少数的人活下来了,她们将真相公之于众。但是除了这些,她们没有活着,她们在集中营时就死去了
评分 评分##看过多本描述纳粹集中营的书,这本仍然震撼,因为具体到每个个体的命运,代入感极强。如此多让人绝望的句子:“弄丢鞋子也可能意味着死亡,因为没有多余的鞋子,换掉女人比换双鞋更容易”、“这些女人都死了,如此唐突,如此随意”、“人体比动物更廉价、更充足,人类试验品从不短缺”……。超越人类经验极限的罪行,摧毁正常社会秩序和个体自我价值的灭绝系统,每每看到每每颤抖。所有人类品性,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在这里都放大到极限。描述受害者的书太多,他(她)们在战后大多都饱受身心疾病的折磨。而那些狡辩自己只是奉命行事的在战后沉默的施害者,不知道是如何让自己平静生活?
评分##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在人间”与“在狱中”。 在“在人间”中应对纳粹德国与维希法国对法国人民的高压统治之下,一部分有血性,有民族气节的法国人没有屈服,而是在精神与实际行动上进行着强烈的反抗,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侵略者最强程度的打击。 在“在狱中”中那些被关在集中营隔离楼里的法国人民。在生存条件极其恶化的条件下,以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做支撑度过这里每天都度日如年的生活。总的来说,本书给人的感觉是一部描绘多人的特定时段的传记。镜头时而拉近,时而远离。但重点依旧是集中在几个人的身上。通过对命运的描写,以小见大,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沧桑与血腥。 最后说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人们从奥斯维辛被救出来,而奥斯维辛为人们遗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