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1936-),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创作过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歌、文学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过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还从事过政治工作,参与竞选秘 鲁总统。略萨的作品有着诡谲瑰奇的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是拉丁美洲在世作家中当之无愧的泰斗级人物。
【译者简介】
侯健,1987年生,文学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欧洲学院西班牙语系副教授,拉丁美洲研究中心负责人,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文学翻译者。著有Historia de la traducción de la literatura hispánica en China (1915—2020)(《西语文学汉译史(1915—2020)》);译有《从马尔克斯到略萨:回溯“文学爆炸”》《普林斯顿文学课》《五个街角》《科幻精神》《萨拉米斯的士兵》《33场革命》,及《饥饿》(合译)、《书店漫游》(合译)、《最后假期》(合译)等书。
★双厨狂喜!略萨VS博尔赫斯,跨越半个世纪的大师对话
★诗歌、对谈、书评、演讲、采访,众多珍贵一手资料,呈现略萨眼中的博尔赫斯
★揭秘“家中的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在巴黎”到“女人堆中的博尔赫斯”
★略萨对博尔赫斯的赏析和解读,拉美两代文学巨匠的传承与变化
《略萨谈博尔赫斯:与博尔赫斯在一起的半个世纪》是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巴尔加斯•略萨的专题文学评论,系统收录了他在过去50年里针对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访谈与评论文章。略萨在1963年第一次采访博尔赫斯,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博尔赫斯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识乐趣”。在这本书中,略萨以举重若轻的姿态,既保持着对博尔赫斯的毕恭毕敬,又将博尔赫斯隐藏极深的瑕疵悄然揭露:“绝对的完美似乎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甚至也不存在于艺术作品的创造者中,哪怕是博尔赫斯,这个已经接近完美的人。”
略萨对博尔赫斯的认识经过了一个转变。青年略萨对萨特等介入式作家很感兴趣,排斥博尔赫斯这样的纯文学作家。但在此后的日子里他的想法逐渐产生变化,博尔赫斯和福克纳等一道成为了对略萨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这种转变和思考的过程是很迷人的。此后,略萨在世界各地的演讲、授课多次以博尔赫斯作品为主题,内容涉及其作品的内容、技巧、哲思等,以作家的目光看待作家,更显独特。
本书同时收入略萨对博尔赫斯的采访、略萨为博尔赫斯写的诗歌等一系列从未发表过的内容,无论是对略萨爱好者还是对博尔赫斯的爱好者,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读完这本两位大师的对话,你分明看到了拉美“文学爆炸”跨越半个世纪的引线。译者近些年笔耕不辍,对拉美文学的理解手到擒来,希望在翻译的同时也可以尝试自主创作,引爆中国文坛。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评论博尔赫斯的文章和书籍一大堆,但是大多数都是陈词滥调,因为我们都是用一种崇拜的笔触去评论博尔赫斯,还没说话自身先矮了半截,导致对博尔赫斯几乎没有势均力敌的评价。这一方面说明博尔赫斯文学的高度,另外一方面也可见他的独特性。略萨写博尔赫斯的文章大多数也不能免俗,但这本书中有一篇评论不可不读,就是《博尔赫斯的虚构》,单是这一篇对博尔赫斯的解读,可抵很多只会称赞博尔赫斯伟大,但是说不清伟大原因的读物。
评分##有点新意但不多。我觉得略萨并不擅长写评论性的文章,尤其没有写诗的才能
评分##略萨对博尔赫斯的发现带有在场感,他数十年一以贯之的敬意和推崇,集中体现在《博尔赫斯的虚构》一文,但略萨也几乎没有考虑过“重新发现”博尔赫斯,进行更具体、深入的阐释和理解,集子中诸多文章或多或少几乎都是《虚构》一文的重复、回响和翻刻。
评分##评论博尔赫斯的文章和书籍一大堆,但是大多数都是陈词滥调,因为我们都是用一种崇拜的笔触去评论博尔赫斯,还没说话自身先矮了半截,导致对博尔赫斯几乎没有势均力敌的评价。这一方面说明博尔赫斯文学的高度,另外一方面也可见他的独特性。略萨写博尔赫斯的文章大多数也不能免俗,但这本书中有一篇评论不可不读,就是《博尔赫斯的虚构》,单是这一篇对博尔赫斯的解读,可抵很多只会称赞博尔赫斯伟大,但是说不清伟大原因的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