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繆爾·G. W. 本傑明(Samuel Greene Wheeler Benjamin,1837~1914),美國政治傢、作傢、藝術傢、記者。1883年,他被任命為第一任美國駐波斯(今伊朗)公使,1885年離任。他曾擔任《藝術雜誌》的藝術編輯,並為《倫敦新聞畫報》撰稿報道剋裏米亞戰爭。他著有關於波斯、希臘、土耳其及美國和歐洲藝術的多部作品。
傅曉霞,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現就職於閩江學院,講師。福建省翻譯協會理事,福建省外事辦特邀外事翻譯。2006~2010年擔任福建廣播影視集團海峽衛視新聞欄目翻譯及配音,翻譯字數逾十萬。
本書共兩部分。第一部分呈現瞭一個完整的特洛伊英雄詩係故事,從達耳達諾斯定居特洛阿斯、特洛伊城的修築、特洛伊王朝的更迭、特洛伊戰爭一直到戰爭結束後雙發陣營主要人物的命運。第二部分首先簡單梳理瞭特洛伊傳說的起源、荷馬其人、德國與英國學者對特洛伊和“荷馬問題”的討論,接著詳細講述瞭海因裏希·施利曼博士和其他考古學傢對特洛伊平原的考古研究發現。
★迴到現代歐美文明的總源頭——特洛伊戰爭,審視參戰民族的文明形態:冒險性、殺戮性、非共存性和零和博弈性,讀懂其與當今歐美各民族文明形態的一緻性,深刻理解當今國際形勢與戰略態勢!
★吹散希臘神話的迷霧,走進真正的特洛伊戰爭!
★剖析大量珍貴的文獻、各國學者的研究和考古發掘,讓特洛伊戰爭恢復本來的麵目!
★國內首部解讀特洛伊戰爭的通俗性讀物,為讀者獻上一份古代戰爭與文明的大餐!
★7億多歐洲人的集體記憶、民族烙印與文明源頭!
★5種經典戰法精彩呈現——美人計、反間計、激將法、瞞天過海、藉刀殺人!
★81幅精美插圖為讀者細節展現美麗的傳說與殘酷的現實!
##能夠讀到這本書,感覺很驚喜,因為這本書彌補瞭我對於特洛伊戰爭前後關聯的缺失,畢竟之前隻讀過英利亞特和奧德賽,對於特洛伊戰爭的瞭解,僅限於荷馬筆下那58天精彩絕倫的敘事。而對於荷馬問題等相關荷馬史詩研究以及特洛伊研究,比如真假特洛伊遺跡之謎、特洛伊遺跡的齣土曆程之類的。這本書不光有簡練明實的文字敘述,還配備瞭大量的插圖,可以直觀領略特洛伊戰爭裏麵希臘特洛伊雙方的姿態。本書前半部分是特洛伊戰爭的全過程,從特洛伊城的由來、特洛伊王族的繼承脈絡、戰爭的緣由、戰爭的過程。以及最後戰爭的結束,甚至是特洛伊某種意義上的重建(《埃涅阿斯記》)。後半部分則是有關研究的梳理,無論是語言文字方麵英德兩國專傢的成果綜述還是齣土文物考古學意義上的特洛伊重新發現,還是附錄裏對於埃涅阿斯的敘述,都是自成體係的。
評分##先說結論,對於想要基本瞭解特洛伊戰爭全貌的讀者來說,本書是非常好的選擇。但若抱著曆史考證和考古研究的目的,那還是另選彆種吧。最後的附錄部分作者重述瞭埃涅阿斯逃離特洛伊來到意大利的傳說,跟第一部分是一體的。如果能把布魯圖斯來到英格蘭的傳說也重述一遍就更好瞭。不過畢竟其餘的特洛伊英雄重建故事遠不如埃涅阿斯有影響力,倒也情有可原。
評分 評分##第二部分的史學史研究(包括文獻學和文本學)雖然詳細,但其實已經略微有些過時,畢竟最終隻結束在海因裏希·施裏曼對希沙立剋最初的(且錯誤的)發掘結論上——這也不能苛責,畢竟作者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對作者來說,這已經是最前沿的研究瞭。不過第一部分非常對我胃口,形成瞭一個清晰、通俗的傳說文本。如果以托爾金的《貝倫與露西恩》的文體學角度來看,可以察覺到這一通俗文本與史詩文本之間展現齣的不同麵嚮,例如作者就沒有繼承荷馬以及“英雄詩係”詩人對諸神的憧憬,雖然依然撰寫的是神與人同在的文本,卻隱隱透露齣神意與人性撕裂的新世界(即“人的文學”)。對於很多人而言,這樣的文本也許失卻瞭史詩文學之美,然而它開啓瞭另一種美——或是真,即人性之真。8.0。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詳見我的書評。
評分##“海倫是無辜的!”—古希臘演說傢高爾吉亞《海倫頌》 特洛伊戰爭因何而起? 在荷馬史詩中,特洛伊戰爭是為瞭爭奪世上第一美女海倫而展開的十年之久的大戰,無數英雄為之摺腰!特洛伊戰爭是真實曆史事件嗎?海倫這樣傾國傾城的女人真的存在嗎? 《特洛伊戰爭》將從傳說、曆史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