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法国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文学评论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32年任法国文学家协会主席;1933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1952年,其凭借《爱的荒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58年荣获法国国家荣誉勋章。1970年莫里亚克去世时,戴高乐将军称其“代表了法国文学的精粹,是嵌在法国王冠上最美丽的一颗珍珠”。主要作品有诗集《握手》,小说《爱的荒漠》《给麻风病人的吻》《蛇结》等。
【译】尹永达
男,生于1979年,山东沂南人。法国波城大学文学博士、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天津市译协成员、曾任天津外国语大学法语系系主任。著有Idéographicité et plasticité、《法语描述辞典》等,并在中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等多地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长年留学法国,对法国文学有一定研究,翻译的同时可保留原文的美感。译作:《爱的荒漠》《蛇结》。
★ 此刻的阴霾不过是短暂的雨季。
★ 诺奖得主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一生中不可错过的经典文学。
★ 莫里亚克用一场无爱的婚姻让我们明白,它能磨灭一切个人幸福,于是,每个苔蕾丝都成了他的读者。
★ 本书一经面世便引起了法国舆论界的轰动,并被多次翻拍成电影,触动了万千读者的心。
★ 因苔蕾丝这个角色的诞生,曾引起萨特与莫里亚克的文学对峙。
★ 本书与《蛇结》《爱的荒漠》《给麻风病人的吻》为同一系列,同一译者,同一风格,增加了整套书的收藏性。
★ 法国信使报曾报道:“莫里亚克可以同帕斯卡尔和波德莱尔(《恶之花》的作者)媲美。而这部作品则可以被称作一部‘令人惊叹的杰作’。”
本书是作者莫里亚克对门第观念的一次挑战,探讨了爱情婚姻以及女性成长时对命运的选择的故事。主人公苔蕾丝是一个聪明且自负的姑娘,她出生在富裕家庭里,在父亲的期待下,被嫁给了门当户对的庄园主儿子贝尔纳。事实上,苔蕾丝并不爱贝尔纳,反倒跟他的妹妹安娜来往频繁。也因为这样,她选择听从命运的安排,嫁给闺密的哥哥。然而出嫁后,贝尔纳对苔蕾丝冷若冰霜,她的一些生活习惯也得不到丈夫的认可,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成为相爱的夫妻,这让憧憬爱情的她对此感到极度苦闷。她看着安娜勇敢地追求爱情,又看着安娜因为门第不符要被迫和心爱之人分开。种种因素让苔蕾丝再也不愿忍受现状,选择反抗,企图篡改丈夫的药方。事情败露后,丈夫为了避免家丑外扬,在法庭上证明妻子无罪,但在庭审之后,他把苔蕾丝幽禁起来,令她身心都得到了折磨。故事最后,丈夫选择放她自由,将她带到巴黎让她离开,但她并未因此得到解脱。
##恰好在读一本社会学《爱的终结》,这本书,小小的一篇,就把两代(或者说两种价值观)的一种割裂、张力和转变的过程展示了出来。
评分##小说内容很简单,一个自我觉醒的女人遭遇了不幸的婚姻,想投毒获得自由却失败的悲惨遭遇。小说大部分内容都是苔蕾丝的内心活动,一些故事情节描述的有些模糊,读起来有些懵,但不妨碍这本书的优秀。
评分这本书开始是从苔蕾丝作为“被告”,被丈夫贝尔纳这位“原告”作伪证,无罪释放的开头,读完全文知道是因为苔给丈夫下毒被审判,没有详细的介绍具体的操作过程。 苔蕾丝从结婚前想要从婚姻中寻找一座庇护,到结婚当天的幡然醒悟,遇到让使更加渴望自由。 人们一旦享受过自由的...
评分 评分##“她恨的不是树木。” 《黛莱丝.戴克茹》 作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 译者:罗新璋 柳鸣九主编,法国廿世纪文学从书 我看到了那女人,蒙着面纱,站在黑夜中的松林里,她向前直视的目光灼灼发亮,比黑夜更令人惊惧。她发黄的手指间,夹着半截香烟。她站着,纹丝不动,任大风...
评分 评分 评分##莫里亚克作品里总会有一个可捕捉的“心碎时刻”,之后才是茫茫黑夜。对于读者而言,重点在于这个时刻何时到来。如果他像《爱的荒漠》《给麻风病人的吻》那样,把这个时刻安排在小说接近尾声的部分,那么整个故事便只能以黑暗作结,全无救赎的可能。但在《苔蕾丝·德斯盖鲁》中...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