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爱东
196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谣言学、科学哲学。著有《中国龙的发明:近现代中国形象的域外变迁》《故事法则》《故事机变》《故事的无稽法则》《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金庸江湖手册》等。
传统学术史多为思想史、发展史或者编年史。当我们借助“发展”和“进步”的眼光来回望一个学科的学术历程时,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常规预设,比如:学术发展是在传统继承基础上的学术创新,学术发展是沿着一条从低往高、后出转精的道路不断前进的,学者的学术影响力与他的学术贡献大致成正比,等等。在这些预设之下,成王败寇,能够进入学术史大门的永远只是极少数知名学者,而绝大多数普通学者都被排斥在了学术史的大门之外。可是,只要我们换一种眼光,参照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思想方式,把学术研究看作一种特殊的行业类别,就会发现,作为“学术工匠”的普通学者,他们的行业习俗以及他们所处的学术生态,一样应该得到我们的讨论。
在学术行业,一样有祖师崇拜、学术赶集、资辈亲疏、派系与行规、控制与反抗、顺从与革命,有主流与边缘的分野、师承与圈子的壁垒、尊老与维亲的传统,还有自卖自夸的学术营销、连横合纵的操纵方略。有些看似国民性的学界弊端,其实是国际性的科学社会学难题;有些貌似公平的行业规则,其实严重束缚着学术发展。常规研究和科学革命,既是学术发展不可或缺的行进双轨,也是无需蓝图规划的自然历程。本书就是这样一部关注普通学术工作者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工作者,供普通学术工作者尤其是青年学术工作者参考的“社会生态志”。
##前半部分以破为主,批判了行业的一些规则和潜规则,确实过瘾。后半部分破而有立,整体语调就显得平和很多。其实正如最后一章所说,这本书不是想要以卵击石,只是想要揭示现代学术作为一个行业的运行机制,但最终的归结点,仍然落脚在“进入学术共同体”,“给青年学者以机会”,“树立问题意识”上,不知道应该说是劝百讽一,还是讽百劝一。这本书说的很多关于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学科现状,比如弱势、理论自卑、极其强调学科边界、“当民俗学什么都是就什么都不是”,换成文献学完全成立。
评分 评分##就第一章有些意思,三星半吧。
评分八卦合集,不看也罢。当然,施爱东正经写文章的时候,写的也是水文,《故事法则》系列都是这样,没有新的故事、新的故事类型,没解决的具体的问题,比如青蚨的得名缘由,度朔君的得名缘由,只有概念化,也就是加理论,搞包装。
评分 评分 评分##两头可以,中间写的都是老问题,看个乐可以
评分##两头可以,中间写的都是老问题,看个乐可以
评分##习惯性地拆开封壳。只见实际的封面,正面赫然六个大字:“儒林葵花宝典”。再看背面,“学术丛林守则”。大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